01
昨夜凌晨1点钟,被宝宝急促的呼吸声,时不时的梦话声吵醒了我。
睡意朦胧的我马上意识到肯定发烧了,立即附身去抚摸额头,果然额头滚烫。对于一个三岁多孩子妈妈的我来说。
孩子发烧已经历多次,一些简单的常识都已心领神会,并已实践过。不会像第一次那么的措手不及。
起身打开台灯,4月的夜里还是有些微凉,穿着单薄睡衣的我不禁打了个哆嗦,顺手从鞋柜的挂衣架上去下一件外套,披在了身上。
透过玻璃窗向外望了一下,马路上只有稀疏的车辆行驶,不再像白天那么拥挤。小区院内也安静的没有任何声音。人们都已熟睡。
在小药箱里取出体温表,量了体温,哦,还好!温度计显示的数字还算理想,就选择了物理降温。用微凉的水敷额头,用酒精擦身。毕竟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
也许是因为我忙前忙后的关怀,加上冷敷的作用,宝宝的呼吸慢慢变得正常,看着她渐渐熟睡。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感觉像极了奶奶的眼神。
02
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陪伴我成长的点滴。我是在奶奶的被窝里长大的。
感叹时光飞逝,如今的我已为人妻为人母了。更懂得奶奶抚养我和妹妹时的艰辛。这么多年,我仍可真切的记得往日之事。
奶奶已不在人世了,想起有奶奶陪伴我的日子回忆起来处处是温暖,是爱。我的童年是极其幸福的。
每一个有奶奶参与的故事都历历在目,奶奶对我的这一生有着极深的影响。
简单的介绍一下奶奶,奶奶生于1925年,目不识丁,(但她算起账来毫不含糊)小脚。慈眉善目。
生在那个年代的女人读过书的屈指可数吧?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奶奶要出生在我们这个年代绝对是一位非同于常人的人。
她乐善好施,勤劳,且格局很大,人缘极好,认识她的人无不夸赞奶奶的为人。
村里常常有许多换针线的货郎,形形色色做小生意的人,只要转到了我家门口,奶奶就会将其人叫到家里,到上一杯水,准备一点简单的吃的。
她常常说这些人也不容易,吆喝一天也蛮辛苦,到咋家门口了就给他们吃点东西,别让他们饿着肚子。说这些话时奶奶的眼睛里充满了善意。
奶奶毫不吝啬这些食物。当然,有些人为了感谢奶奶,会给奶奶一些针线之类的小物品。以表谢意。
类似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她的一些善举也时常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03
那是一个初冬的午后,北方的农村家家户户已烧了火炉。微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透过玻璃窗照进屋子,温柔的洒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
。地上的奶奶忙前忙后事无巨细的照顾着我,火炉上的一壶快要烧开的水嗡嗡的叫着,院里的妈妈在洗衣服。
泡在大盆里的搓衣板在与妈妈的手和盆子的合作下。砰砰砰有节奏的进行着。
清楚地记得这天,我生病了发着烧。精神恍惚的我实在无力听老师讲课。
就向老师请了假,这年,我上初一,然后一个人步行回家,路程较远,通常都要耗时2小时。
这一天,不像往常都是和结伴而行,一个人头重脚轻的感觉,走路也飘飘的,仿佛走了很久。
(学校在我们乡,离家较远,通常我们女孩子都是步行去学校。到了周五的下午就放假。周日下午在返回学校。)
只记得到家后我们相互目光对视的时候,妈妈和奶奶吃惊的问我为什么回来了,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话。
我告诉她们我回家的原因,随后妈妈和奶奶挨个摸了一下我的额头,果然如同烧开的水一样滚烫。
04
妈妈去村里请医生去了,站在地上的奶奶嘱咐我赶紧到炕上,让我躺下给我盖好棉被,心疼的看着我,用她那布满皱纹的手一遍又一遍的摸额头。嘴里还喃喃自语,我的娃,烧成这样还走了这么多的路。
之后,只记得我被妈妈请来的医生在我的屁股上狠狠的扎了一针,躺下后,奶奶说要出身汗就好了,然后又一遍遍检查被子是否盖严实了。
只听到她们在和村里的医生拉起家常,也有关于我病情的事,然后,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等我醒来时,身体轻盈了许多,头也似乎不在晕晕乎乎。当我环顾四周时,不见医生。
只见奶奶依然一如既往的忙前忙后,太阳依旧挂在天空,肆无忌惮的洒向大地,照亮了整个屋子整个世界。我轻轻的喊了一声,奶奶,我醒了。
齐帆齐写作第五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