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本想看几页谭伯牛的《战天京》,但还是因为太困而直接睡了。买很早的一本历史书了,一直在我哥那里,重新拿到准备好好品读一番。学术书籍属实不太容易读,但如果读下去是很爽的,和简单快乐不同质量的爽。
上海的WF展又开始了,距离太远了,在网上看看视频就好了。现在没那么喜欢收藏模型了,只是,如果特别有钱的话再买一买倒也可以......也没那么热衷了。突然想拼拼乐高,但也没那么迫切。思来想去,最终又窝在沙发里读书了,喝杯咖啡听听音乐就很舒适了。
五册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终于是要读完了,在最后一个故事中放缓了犹如最后一般的速度,不想太快结束。好像看一部剧或一次宴会,总有结束和离别。我很怕离别,真的,所以平时对人也偏向冷淡和理智。儿时一次次游玩和聚会给我最大的感触竟然是结束时的失落,从小立志要解决这种失落感,不再让它影响心情。直到在物理课上我学到了伟大的守恒定律,以及数学课上的抛物线定理,保持平稳是我的基本作风。
在专业和充满解释的高速社会里,想保持个什么东西是极其困难的。家周围的各种餐饮店、小吃店,也许这次路过但想下次再吃也许就成了永别。不过我们在今天不害怕永别,犹如战争中冲锋的士兵,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没有感怀、伤感的时间和空间。无所谓好坏对错,就是如此的时代,是它的特点而已。
说到士兵,刚刚看完陈凯歌的《志愿军》。如今这样的电影也需要漂亮了场面和吸引人的故事情结了,也无所谓好不好,这就是今天的电影自然呈现的状态。尽管和历史相比或许有点失真......其实古装影视剧更失真,只是古代太过于远了谁也没见过而已。战争没什么可说的,今天的人几乎没资格谈论战争,甚至不能讨论所谓的意识形态。毕竟谈论的今人是活着的,即无论站在什么立场,曾经有人因为战争而离去,这本身就是灾难。传统战争题材电影的镜头远景中,多见于恢弘的厮杀场面,或者在战斗题材的游戏里,我们无法感知个体生命陨落时的悲凉,但如果想一想个人付出生命的刹那,我们是无言以对的。我曾经读过一本讲朝鲜战争的书叫《最寒冷的冬天》,现在可以再拿出来翻一翻了。重读需要契机,或许,重读也许是进步的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