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没工夫陪我的时候,总给我买一摞摞的书,无需什么玩具,一个人看着书倒也兴味盎然。那个年代还手机电脑网络还没有盛行,每日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可以消磨,从最初看拼音书,再到不看拼音猜字读,到后来各式各样的书一股脑囫囵吞枣地读来。后来妈索性给我办了借书卡,放学后便独自一人去借书看,不近的距离我走起来竟不觉得枯燥。
小学时的班主任总让我们写日记,鸡毛蒜皮的事写进日记里,就盼望老师的几句夸奖。那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发下日记本看见老师给自己画了几颗星几条波浪线,那些小红星啊,鲜红闪亮,在我心中永不褪色。那时候的一本本日记,后来妈一直都好好地给我收着,隔一阵子便拿出来翻翻,只是搬了几次家,现在也不知被放在了何处。
初中时,作文被提上要务,老师为了激励我们还搞了一套“星光大道”模式——每篇作文老师挑出好的段落贴出来,每人投出喜欢的一份,最后根据投票结果举行“颁奖仪式”。每次“获奖”,都极大地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我也乐意每周在作文上多花些工夫,别人写两页的作文,我写四页,别人敷衍了事,我细细斟酌每一个字。那时候还沉迷《儿童文学》无法自拔,幻想着自己的作品会印成铅字发表出来,怎奈写过一篇小说后再无后话,倒是日记写得勤,把所有的心事和秘密藏在其中,写完悄悄藏在抽屉里。
后来学业日渐繁重,作文于我而言成了考试的必考项目,作文模板作文素材高考满分作文,讲的全是如何写出高分的应试作文。课外书也不能名正言顺地看了,只能见缝插针读上几页。学校里有一家卖教辅资料的书店,也卖些杂志书刊,闲时杂志便成了最大的消遣,美其名曰积累作文素材。只是看再多的作文素材模板,还是觉得不得其法,考试作文总写得不尽如人意,也开始愤恨这种写作方式。
终于有一天远离了高考,不用再写干巴巴的应试作文,终于有了所谓的自由。只是,在所谓的自由下,我似乎很少有耐心去读完一本书了,更不要说静下心来写一篇文章了。多少人标榜碎片化阅读电子化阅读,几分钟就可以读完一篇文章,利用零散的时间获取知识。可我拿起手机,手指不停翻动,脑子却不知吸收了多少,更多时候沉迷于娱乐化的事物,与获取知识毫不相干。阅读,文字,写作,不知何时与我渐行渐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