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之后我在图书馆打工,一共20天。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也收获了体验。体验这种东西还是比较珍贵的。就如同可乐,一瓶三块钱,第一口就值二块九。
很多年前我就很渴望能找到一份在书店或者图书馆上班的工作,可能那时候也不知道图书馆和书店的区别吧。我觉得在书比较多的地方上班似乎显得有文化一点,毕竟书里面都是知识,离知识近一点肯定也不错。可是我觉得去图书管上班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年前我辞职后的三五天之后吧,遇见一位之前的同事,刚好她在书店上班。那天我去书店买资料,看见她了,得知她在书店上班,我很羡慕,瞬时觉得这工作很不错,心里顿时觉得自己也能做这个工作就好了。可是我知道书店现在一定不缺人,肯定会有很多人觊觎这份工作的。但是我还是跟这个熟人说了一下,就是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告诉我一声。谁知她说马上就缺人。当时快过年了,我打算跟老板谈一下,预留一个位置,年后来上班。
老板人看起来还行,五十多岁的中老年男人。当我说起我之前是搞培训的时候,他就特别兴奋了。我说想把教育往书店这块转移。我说我想做的是销量。我的意思是说目前他们的工资我是接受不了的,我希望在做销量拿提成或者在书店做晚自习培训,增加彼此的收入 ,他当时同意了。
年后我来上班的时候,第一天我就得知,不管做销量还是搞学习有关的的项目都不靠谱的,我当时就犹豫了。但是我想试一下。前三天没有工资,当我试到第三天的时候就不想白白浪费那三天的时间,就准备继续试工。试工七天以上就有工资。
第一天上班的时候,老板给我念了一下他们的合同。当时我就知道这个地方不是我呆的地方。合同条款明显的处处都是利己的条款,迟到一分钟扣一块钱,迟到俩小时算旷工,旷工三天算自动离职等等。很明显,他把他的这份工作看得很高级,意思是不是所有人都高攀得起的。后来我才知道,书店的书就是商品,书店的老板就是卖书的,书店的老板跟衣服店的老板都是一个样的。书店跟知识其实是不搭关系的,不管卖什么,我就是个营业员而已。
再说说我上班的情况吧。书店分为三层,一楼是收银,二楼是文具和玩具,三楼是教辅和文学以及儿童图书。我在三楼上班。三楼按规定要三个人上班。有一个领头的叫柜长。我去的时候柜长已经辞职,上几天就可以走了。她走了就是我认识的那个熟人是柜长了。我这个熟人就是一根筋的人,之前的柜长叫她干什么,她就一一的要我也干什么。这二十天我也体会到了她当初刚来的时候都经历了什么。她交代的事情很细致,怎样擦书架,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等。她叫我搞卫生的时候要把老板办公室也要打扫了,把老板的烟灰缸也倒了。很明显她也觉得这份工作很神圣,她也觉得她的柜长职位很高。所以她上班非常卖力,走路的时候都用跑着的速度。因为书店装了有声监控,所以她都不怎么说话,说话还用含糊的词语,嗯嗯嗯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我觉得特别的好笑,就上个班而已,搞得跟监狱一样。年后陆续来了二十多人应聘,试工的就两三个,柜长一说还要天天倒烟灰缸,人家就走了。我提出辞职后的几天,柜长也扛不住了,因为我走了她要一个人上班,做三个人的事,所以她也提出了辞职。现在老板也明白了,不是他挑员工,而是员工在挑工作。在我离职的前一天,老板说招不到人,问我能否坚持继续做下去。虽然他脸上没有了之前的高傲,一脸的无奈与迷茫,但是我是不会留下来的。工资低是一部分原因,大部分原因是人不行。
书店的工作也不是不能做,比较简单。就是要记住书的位置,方便给顾客找书。节假日比较忙,平时人比较少。但是因为有进货和退货,事情也不少。很多人都抱着在里面可以多读书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上班时间只读书不做事老板是不会开心的,上班的时候读书也很难读进去的,刚读几句就有顾客来了。另外书店是封闭环境,长期处于灯光下,感觉时间过得特别的漫长。给人的感觉就像生活在监狱里面一样。那个时候你会觉得打工是不容易的,一整天的光阴啊,就换得一点微薄的工资,所以说打工啊就是拿生命和时间在赚钱,而且赚的就是那一点点边角料的钱。
上班是包一餐饭的。吃饭的时候和老板及其他员工一起吃饭,反正一点也不开心。这个书店里的氛围感觉不是那么好。吃饭的时候感觉特别的压抑。我记得以前上班的时候,大家一起吃饭特别开心。
上班二十天,我对那些书本已经熟悉了,和员工也有点熟悉了。但是我必须辞职。那是心里的声音,我不喜欢这个地方,这不是我要呆的地方。最后走出书店的门的时候,没有半点留恋,一丝丝的开心。书店外面的空气都是自由的。
开车回家,停车在车库,我第一次没有立刻下车,而是在车里坐了良久,一声叹息……来自于生活的压力与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