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周郑交质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周郑交质

作者: 行云_bcc1 | 来源:发表于2020-07-27 16:33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发生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周平王东迁以后,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周王朝的权威岌岌可危。“周郑交质”事件看似只是相互交换了人质,实际尚是对周王权威的挑战和蔑视,周王朝已成为落日夕阳,不复往日的繁华和强盛。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郑武公和庄公父子当年在周平王手下任执政大臣,周平王为了防止庄公独揽朝政大权,又兼用了姬姓国国君虢公分政,庄公听说此事怨恨不已。周平王的权威此时已日渐没落,为了和庄公达成妥协,天子和诸侯国国君之间相互交换了质子,这在当时的诸侯国之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外交手段,既能解决矛盾,取信对方,又稳定了双方的利益和权力。然而在那个崇霸贬王的春秋时代,礼仪诚信已不足以维持民心,在周平王驾崩后,周朝不打算让庄公掌权,而是准备交给虢公。庄公带头挑衅王权,4月,郑国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到了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这一系列割麦行动拉开了周郑之间仇恨的序幕。

        文章的结尾,君子对郑国的取麦、取禾行为做出了评价:周郑之间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不能够维持他们貌似和平的关系,这一“无信”“无礼”的行为是东周时期“礼崩乐坏”的缩影。

        作者在文章中再三强调了礼、信二字乃是做人的根本。看这一句:“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交换质子这一外交手段的失败,说明东周末期各诸侯国之间致力于追逐利益和权力,而忽视了礼仪诚信之道,是不可为之举。这对当今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周郑交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oz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