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大概都构不成一个问题。只要不是文盲,谁不会阅读呢?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可以让你重新认识阅读,了解如何阅读以及阅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们身处信息泛滥、快消的时代,能够静下心好好读完一本书实属难能可贵。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读书方法论,能够自1972年出版至今扔能停留在amazon畅销排行榜上,其价值可见一斑。
当我们拿起书时,可否想过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获取资讯?提升阅读技巧?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如果仅仅是获取资讯,那么这本书就不适合你,如果是后者,那么这本书就能够帮你达到这一的目的。
有些人明白读书的好处,可书看着看着就开始犯困,走神,其实,这是缺乏主动的阅读。解决办法是,带着四个问题去读,主动地读: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有了这样的思路后,我们就能根据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作者在书中谈到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顾名思义,只要不是文盲,都能完成这一层次的阅读。
检视阅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略读,当我们拿到一本书,首先很快地先看一下他的书名和序(如果有的话)。接着研究一下目录,对整本书的架构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挑几个和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最后,东翻翻西翻翻,看个一两段,或者连读几页,不需要太多。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的两三页不要忽略,如果有后记也务必要看一下。
检视阅读的第二个阶段称为粗浅的阅读,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一些难懂的大部头。从头到尾地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主要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就行。遇到不懂的不要泄气,继续读就是了。等你读第二遍的时候,即便在第一遍只有50%的理解,也能帮助你在重读时增进理解。
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这本书值不值得我们花力气去读一读就有数了。如何花力气读,这就需要用到第三层次的阅读方法: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的规则:
第一阶段,找出这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1)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2)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3)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4)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
第三阶段是关于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读到这里你肯定要说,读个书而已,要那么累嘛?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我们学习不就是为了去搞懂原本不懂的东西么?阅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总是读处在舒适区的书籍,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有所进步。
最后我们说一下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好比是我们想要研究某一个问题,根据这个问题,去搜寻相关的书籍,从这些庞大的书籍中,寻找能够解决我们好奇心的相关章节和内容。
四年前,因为豆瓣上的高分推荐而种草,买下了这本书,当时翻了几页,就束之高阁了。因为实在看不下去,太晦涩。前几天机缘巧合,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翻了几页,却一头栽了进去。
曾经认为枯燥的书,如今看来却轻松了许多,这就是积累的力量吧。阅读让我们的成长有迹可循。因此阅读是值得我们花力气去做的一件事,正如作者所说,随着时间的变化,过了30岁,我们的身体状况会走下坡路,但我们的头脑却能因为阅读伴随的思考无限地成长。心智如同肌肉,用进废退,好的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