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人与人的心灵碰撞,是灵魂的对话。今天课堂发生的事让我更认同了这一真知灼见。
今天的课是最后一节。一般最后一节课 学生都期盼下课吃饭,心不在焉,纪律比较乱,所以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上最后一节课。我也不大喜欢上最后一节课。
后来我发现,最后一节课要上好,必须摸准学生的心理。最后一节课下了以后,学生们要去排队吃饭,学生们都特别愿意早早去排队,早早吃饭,所以铃没响的时候,学生都收拾好了学习用品,等铃声一响,他们想马上冲出教室,冲向餐厅。所以,学生的心理特别期待按时下课。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上课前给学生提要求,如果课堂表现的好,铃一响,马上下课,如果课堂表现的不好,延迟下课。所以最后一节课,学生表现都特别好。
上课,我布置了今天的任务:一、二单元知识回头望,准备迎接期中考试。要求是一到四课的知识点记背两遍,出声读,背的认真,准点下课。起初,学生们都很认真,就连平时比较懒散的同学也大声朗读,20分钟以后,有些人就瞌睡了,其中两个娃娃看着特别瞌睡。
放在以前,我肯定去要拍醒他们,并厉声训斥。现在我不那么做了。我分别在两个娃娃跟前站了很久,两个娃娃反倒被我吓醒了,抬头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我,主动站起来,大声读书。
直到下课,几乎所有学生都自觉大声读书。我兑现了承诺,准点下课。
学生“行己有耻”,进步很大。老师不轻易发怒,适当关注问题学生,定能收获温暖的师生关系,做到启智启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