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学区房是最简单粗暴的阶层划分工具!

学区房是最简单粗暴的阶层划分工具!

作者: 2f82c7299993 | 来源:发表于2016-10-16 23:23 被阅读242次

    湖南人老宋今年40岁,在深圳务工,他是一名装修工人。老宋的女儿小倩13岁,跟着父母在深圳的城中村居住,在家附近的一所民办学校上初中。小倩所在的学校,有小学部和初中部,两栋教学楼,一栋5层,一栋2层。这两栋楼已经有13年历史,墙面的石灰都有些脱落,教室很旧,水泥地面并不平坦,坑坑洼洼地像发了天花的脸。教室很小,其中一面墙上的窗户被同学砸烂之后一直没有装上新的,后来挂上了一块硕大的红布。

    这是深圳很典型也很普通的一所民办学校,在城中村里。小倩的老师们大多是内地退休或者离职之后来深圳就业的教师,年纪一般比较大。英语老师那带有浓重历史的口音令人不忍卒听。

    离小倩的学校2公里远的地方,是一所公立学校。这所学校占地4万多平米,光建筑面积就有2.5万平米。入读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旁边那个开盘价6万多元每平米的小区。周董的儿子小浩就在这所公立学校。他今年读初二,除了学习基本课程,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社、戏剧社和日语社三个社团。小浩的两个死党也报了篮球社和戏剧社,但他们选择的是法语和西班牙语的社团。

    这是深圳很典型也很普通的一所公立学校。老师们都是年富力强的重点大学毕业生,也不乏纯正的外国人。

    小倩和小浩,他们只差2公里,而他们的人生,却差了2万多公里。

    深圳有无数个小倩,他们的父母都是来自农民工阶层,买不起昂贵的学区房,只能读民办学校,享受九十年代的教学方式。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极其贫乏,破旧教室,粉笔板书,土掉渣英语。

    深圳也有很多小浩,他们的父母非富即贵,左手资源右手人脉,学区房甚至促进了他们在自己阶层的资源交换,所谓“家长朋友圈”是也。而小浩们,经过多年同窗建立深厚的感情,若干年后,待他们踏入社会时,又是新一轮的人脉交换和资源整合。

    马太福音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老子》说: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马太福音和老子表达的都是一个概念——马太效应。在这一代,农民工阶层受权贵阶层的剥削,子女的资源也全部集中到剥削的一方,剥削方的子女享受更大更广阔的世界,获得更快的成长。而未来,除了少数极端情况,这个群体的人绝大多数会是精英阶层,新的剥削即将上演。

    在这个过程中,学区房,是加速阶层固化的催化剂!

    在学区房出现以前,教育资源的分配只是省与省,市与市之间有所差异,大范围来讲还是公平的。有钱人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差别不大,穷人的孩子甚至可以通过优秀的学习成绩,在学校获得更多的关注。

    而学区房的出现,简单粗暴地进行了教育资源的极端分配,寒门逆袭的难度值已经与日俱增了。

    玩过网络游戏的都知道,有普通玩家和人民币玩家的区别,人民币玩家通过不停购买装备,轻易就可以KO普通玩家。以前玩游戏,可以纯粹靠技术取胜,而现在,随着人民币玩家越来越多,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现实是比网络更残酷的游戏!当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装备,而你的孩子没有的时候,你还能指责你的孩子比别人差吗?

    其实,学区房制度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有。而美国的学区房更注重的是“学区”而不是房,只要是在学区内,不管是买的房子还是租的房子,都可以读公立学校。加拿大的学区房制度类似美国。这种制度不存在对教学资源的重新分配,相对公平。澳大利亚和英国则稍微严格一点,但是澳洲的房子便宜,对父母来讲代价不高;英国的学区房比较贵,但是比起我们的北上广深,还是便宜了很多。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曾经寄期望于你的孩子脱离你的阶层,那么,最应该努力的,恰恰是你自己。因为你的孩子需要装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区房是最简单粗暴的阶层划分工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sa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