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今日回老家,一进院子就发现弟弟养的芙蕖并排相依地开了两朵,心生欢喜,就到处转了转,欣然巡赏一圈。

老家不老,新建不过十年,是我们为老人养老盖的宅子。我们开始记事的小时候,这个地方是生产队的院子。队部、粮仓、牛棚、草料垛……都在这里边。我们三队还有单门独院,向西一个挑翅门楼,平时不大容易能进来。我们常玩的地方是院子前边的水汪,夏天可以在里面打个“扑腾”。

生产队解散之后,父亲就在这里占了个埝儿起石头,预备给我们弟兄盖房子的。实事上,这个地方就是盖移民房的时候主要的石料窝子,当年父亲的石业队正是年富力强,也是水库大会战的主劳力。后来移民居定,石料场成了空闲地,才建了生产队部,父亲又是最后一任生产队长。

八十年代初的几个冬天里,我们就在这里起石头,后来又在这里堆一些柴火垛。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新的村干部励精图治,清理闲占边角地,我们按照当时村规,用口粮地置换了地权,这个地方也就正式归我们所有。

当时因为置换比例很不合理,父亲还生了些闷气。但是为了邻里关系和谐大局,更有对这个地方的感情,父亲还是坚持要了下来。其实这个石窝塘子本来有好几家人在这里起石头,很长时间仍旧被人家部分占用。虽然父亲用心经营,平整砌堑,但植树和种庄稼都不大生长,更大的意义是我们喜欢的寄托。

一零年后母亲的病情加重,继续住在弟弟的院子里很不方便,父亲有意新建一处养老的宅子。我们去村里要地基,村领导说,不如你们就在那个后园里盖吧。这正也合乎我们的心意,于是攒了点钱决意行动起来。那几年工资还低,经济拮据,为此多少也受了一些难为。一五年母亲的病再次加重的那个阴雨连绵的秋天,我和弟弟把母亲抱过来,最终完成了搬家。

新家很快成了我们大家庭温馨相聚的地方,因为有老人住着,也本来是很熟悉的地方,在我们心里自然就是亲切的“老家”。

如今,房子已经盖起来十年有余,住着也七八年了。父亲已经把前后园子越发开辟的绿意葱茏,果蔬时鲜,花卉芬芳,让我们每每回来一趟探看老人的同时,也很像休闲旅游。

我私意把这个地方起个名字叫“知園”。四季知时,长幼知孝,生生知命者也。说到底,我是一个穷乡村里走出来的读书人,努力做到知书达礼,虽然远远未能达到万一。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在简书上注册网名的时候,用了“未之园”,未之者,未知,未至,未止也。

母亲在这里度过了她最后的时光。遗憾的是母亲自从搬过来就卧床失忆五载,从尽心尽孝一面讲,何曾做到一点点呢,况论错失临终!想起来就心痛。

如今父亲年事颇高,我们很想把他接到城里伺候,但怎么说得动?走南闯北,总得有个老家才安心。这里有父亲一辈子的老念想,这里也扎下了他的老根,这里也是他执意要要为我们坚守的老家。
2022-06-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