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缓解焦虑之诸法归一:戒定慧

缓解焦虑之诸法归一:戒定慧

作者: 千里流萤 | 来源:发表于2022-04-04 22:57 被阅读0次

缓解焦虑之诸法归一:戒定慧

        焦虑的产生,应该是我们感到某件事:担子难以承受,过程难以掌控,结果难以确定。每个人都焦虑过,也都有尽快缓解焦虑的窍门。在哲学层面更长久有效的法门中,我大略认为以下可堪修习,并可诸法归一,以“戒定慧”作为统领的三字箴言。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行原则,是循序渐进关系: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我理解,戒,就是有目标、能自律;定,就是有定见、志坚定;慧,就是有智慧、敏于事。

        当年,我看到儒家经典《大学》中的一句话,心中一亮:“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理解,当焦虑时,如果准确判断该事的“止”——最好、最坏状态,那么多少能镇“定”下来,然后在平“静”、“安”稳状态下,用智慧思“虑”自己的承受度和解决办法,就能有所“得”——心得或收获,从而缓解焦虑。简言之,就是“戒定慧”,知止就是“戒”,定、静、安就是“定”,虑、得就是“慧”。

        而后,“斯多葛控制二分法”让我颇受裨益,即,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在2000多年前所讲:“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这个在临事之时,可主动判断出我们的局限性和能动性,进而把一部分损耗在焦虑上的精力时间,用到“尽人事”上去。在这里,有勇气改变、有度量容忍就是“定”和“戒”,有智慧就是“慧”。

        还有一个,源自国外的ABC法则:A(事件)经过了我们的B(信念系统)的过滤,才有了C(选择);同样的事,改变信念,就可在行动或感受上做出不同的选择。我理解,就是大胆怀疑、不断修正自己的“戒”(信念),用更弘毅、长期、系统、理性的信念来实现焦虑更少、效果更好的“定”(选择) ,这个信念系统的过滤过程就是“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的正反馈循环,不断提升“信念系统”的智“慧”水平。

        愚以为,这三个缓解焦虑的古今中外的方法,大道相通,不妨用“戒定慧”凝练的三字来记忆、使用,视具体情况再施以不同方向的延展,或用佛家原意,或用国学,或用斯多葛两分法,或用ABC法则,当不无效用。

                                                                                                流萤于2022.4.4

相关文章

  • 缓解焦虑之诸法归一:戒定慧

    缓解焦虑之诸法归一:戒定慧 焦虑的产生,应该是我们感到某件事:担子难以承受,过程难以掌控,结果难以确定。每...

  • 法然上人法语(节选)

    出离之志至深之间,信诸教法,修诸行业。凡佛教虽多,所诠不过戒定慧三学,所谓小乘之戒定慧,大乘之戒定慧,显教之...

  • 瞋是失诸善法之本,一切法得于忍

    瞋是失诸善法之本,一切法得于忍 一、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

  • 何为“照见”?

    了悟法界一切诸法,有为无为,诸法皆空,故无一可见之相而见其相,即是“照者以达诸法之空”。照呢,目的就是达到诸法的空...

  • 佛法日思——戒定慧

    北宗神秀曰: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 南宗慧能言: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名真戒定慧法。心...

  • 解读八

    随笔——解读龙树大乘破有论 “归命一切佛诸有智者。”窥破虚幻,如实观照,通达诸法实相,乃此论着力点。诸法真实义绝诸...

  • 胸怀博大

    世法哲言 十五 善知识者诸语皆收,诸识皆藏,归己为用,施之众或所益,原何来,善知本性为或...

  • 众妙之门,真知而不幻知

    众妙之门,真知而不幻知 需知大道之真实,不去知万法之虚幻。 需知诸法之实相,不去知诸法之幻象。 需知事物的根本实质...

  • 善知识者诸语皆收

    《世法哲言》(十五) 善知识者诸语皆收,诸识皆藏,归己为用,施之众或所益,原何来,善知本性为或而福,劣理作己批照,...

  • 聊赠一枝秋

    诸儿记余言,暇日往觅芦荻于水滨渚畔,探之掇之,撷之以归。 归而一一献诸余,仰首目余,浅笑嫣然。余持之盈握,漫问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缓解焦虑之诸法归一:戒定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uh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