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刘唯力 (文章都是八十三岁老父亲每天坚持用微信编写并转发给我,让我帮他编辑图文。父亲这种无私传授国学精神值得您点赞)
我的青春之歌 八旬教授回忆录 我的青春之歌 八旬教授回忆录六十年前八月我们北师大志愿到内蒙八十五名毕业生坐满一车厢。我大姐送行时一再悄悄叮嘱"找一个当地的姑娘,朴实的。“
我暗想找一个蒙族姑娘,来一段敖包相会也挺浪漫的。我哼唱电影插曲"十五的月亮升上天空哟……”,全车厢同学跟我兴奋地大合唱。唱完接着唱《再见吧,妈妈!》许多同学闪着泪花。
我的青春之歌 八旬教授回忆录到了呼和浩特,内蒙教育厅副厅长亲自接站。热情洋溢的欢迎词点燃青春火焰。我们恨不得马上住进蒙古包。我用东蒙民歌旋律即兴编的小合唱巜内蒙是个好地方》,得到教育厅穿民族服装工作人员的热烈掌声。当晚宣布分配方案。我分到交通方便的集宁市。一个小时后,有位分配到锡盟的同学要求与我对换,他说锡盟太远,探望河北的姥姥不方便。我下决心到最艰苦的地方,立即答应。后来他了解我有长病的父亲在青岛比他还不方便。每次路过集宁他都邀请去他家。
我的青春之歌 八旬教授回忆录我们到锡盟的两位男生,坐车到赛汗塔拉,没去锡林浩特的车,问当地老乡,他们说你们找个顺路车把你们捎过去。我问能不能租匹马?他们笑了,有两天的路程,马得累死。当时车少,司机愿意免费顺路捎人。有辆大卡车装着粮食袋,正好睡人,司机把自已披的棉大衣扔上车,嘱咐我们车快风大,不要着凉。
当时公路没修好,一路像坐小船在大海上,颠得五脏六腑都跳舞。我们俩互相鼓舞。有时唱,有时讲笑话。晚上,草原上升起月亮,见到远处的蒙古包,我们俩就欢呼。但是人烟太稀少,两旁老是闪过同样的山坡,前面老是同样的草原路。我们俩都睏了背靠背打迷糊。
我的青春之歌 八旬教授回忆录不知车跑了多长时间,睁开眼看到房屋了,司机通知我们下,远处大草原旭日升起,我们没见到蒙古包也很高兴,正兴致勃勃地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位中年人微笑着帮我们卸下行李,请到办公室喝刚烧好的奶茶。
作者简介:男,1936年5月出生,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1983年在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纂,共编写1186条词条,12万多字,得到编委会的高度评价。1985年7月应聘到湖南省岳阳师专,10月担任岳阳师专学报《云梦学刊》主编,1987年5月在《中国语文天地》发表《平江话端组遗存》。1988年5月在《中国语文》发表《(孙子译注)商榷》。1989年在岳阳师专艺术系、外语系进行教学改革试验,自编《大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经过六年试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取得经验,初步形成新《大学语文》教学体系。1992年参加省教委《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工作。1993年、1994年在岳阳师专中文系、外语系和艺术系举办《公关语言艺术》、《(周易)预测学》、《(周易)美学》等讲座。
我的青春之歌 八旬教授回忆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