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看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生活的全部,一切皆以学习成绩来衡量。
体验是教育的魂实际上,如果把学习视为学生生活的全部,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唯一,会让孩子将学习的功能无限地放大,从成长的途径扩大为生活的全部,甚至把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奉为至高无上,而事实上,生活并不等于学习,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也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另外,这种思想,还会让孩子扭曲了学习的目的,为了学习而学习。其实,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立足社会,而不是成为书呆子或学习的附庸。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打着“安全”的幌子,开始评价班级的常规,我们甚至以发出声响的大小来评价班级的管理。然而,我们悲哀地发现,班级常规井然有序的“真相”,无一不是在“整齐划一的严格要求”中残忍地扼杀孩子们应有的天性。
孩子适应性太差生活体验缺失的孩子,普遍存在不做家务、不善合作、不讲礼貌、不守秩序、不爱护环境、心理脆弱、自制力不强等。特别是伴随着家庭和社会教育机能的降低,由于未能经历充分的生活体验而导致青少年在自主性、协调性、责任感、忍耐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大部分患上“情感冷漠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拙于表达,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
青少年问题增多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体验的空间。例如
1.旅行体验。(1)出发前:目的地攻略的搜集,路线行程的规划,都可以让孩子来参与。行李的准备:包括生活用品,水杯、衣服、洗漱用品等;学习娱乐用品,书本、日记本、耳机等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准备打包、自己携带、自己负责。家长只要从中指点、引导即可,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事事包办代替。(2)旅游行程中:如遇到问题,也可让孩子积极动脑,想办法帮助家人一起解决问题。孩子的物品都让他自己整理收拾,但家长可在一旁提醒指导。(3)旅行归来,多做反思和总结。看看什么地方孩子有不足,可以在平时锻炼改进。
2.田间劳作的体验。带孩子到田里,一起帮着浇水、施肥、除草、一起挖土豆掰玉米……从中,孩子能体验到什么季节需要播种,什么季节可以收获哪种果实,植物的哪一部分是可以吃的。通过自己的劳动而有所收获,能增强孩子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多一份体验,孩子也许会多一份成功,我们要尽全力培养孩子的不是成绩,而且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发展性问题,避免“神经病”问题类不成问题的问题,给孩子更多的体验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事事包办,扼杀孩子应有的天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