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内心真正的平静得自于正知正见、正念正行。
有人说,内心平静,即使物质贫乏,依然幸福快乐。
有人说,内心平静,才能看淡一时的得失,保持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
有人说,内心平静,才能不被外界干扰,做出正确的选择。
智者也说,内心平静,心灵宁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更是幸福的根基,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有人也说:“所谓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指安静的生活。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实的人生乐趣。”
人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烦恼,只因内心过于躁动,看不清自己的需求。
捡了芝麻,忘了西瓜的人,最终也会忘记为什么要捡芝麻。
于是,种种嗜好、种种欲望,非但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反而被带跑得疲惫不堪。
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心静了,内心的湖就静了,原来混沌如迷的湖底,也就清晰可见。
心静了,烦恼也就没了,研究表明,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而内心宁静的人,情绪稳定,遇事淡定,自然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他们不会意气用事, 遇事懂得返观内照。
因而顺风顺水时,不至于得意忘形;偶尔吃瘪,也没感到深受打击。
既然修得一颗平常心,面对世事游刃有余,等于对烦恼下了逐客令。
苏轼的一生,为官40年却遍地流放。
林语堂为其总结一生说,“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
但苏轼比谁都冷静,面对重重困境,他说“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哪管身处何地?累了就歇,兴致来了就游山玩水,诗性大发就挥毫泼墨。
这样的生活谁不羡慕?
可惜,我们的杂念太多,斩不断理还乱,做不到苏轼那般随心自然。
曾有香客问惠海禅师,“方丈,你修行那么高,有没有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惠海听了表示肯定,“每天我感觉饿了就去吃饭,感觉困了就去睡觉。”
香客听后非常失望,“我们每天不也这样?”
惠海摇了摇头说,当然不一样,别人吃饭时,总考虑别的事;睡觉时经常做梦,不能很好地休息。
而这些人在做事时,也总是考虑太多,过于关注自己的得失,从而迷失了自己。
而心静之人,可以心无旁骛,也能更加务实,避免了频繁观望和分心。
因此,也就更容易乐享其成,而不会爬着这山,望着那山,徒增烦恼。
内心宁静,才能看淡纷扰《菜根谭》里说: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我们每天被无数信息裹挟,时不时被打断思绪,看似忙得充实,其实是忙得有头无尾。
而心的宁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抵抗现实中的纷扰和诱惑。
有一位僧人,出家后不久便磨光了耐性,只好还俗下山。
可没过多久,因为受不了尘世的烦恼,再次上山;接着,他就在山上和山下之间摇摆不定。
于是,师父给了他一个建议,“你不如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办一个茶摊,卖茶过日子,不必拘束于佛门戒律,也不必认真去做一个俗人。”
僧人听了后,就放下了执着,娶了妻,也办了茶摊。
至此之后,原来使他心生烦恼的事,不再令人生厌;而听着佛音,也能自得其乐。
宁静之人,扩充了内心的容量,不再把自己定性、禁锢,因而心怀万物。
思想澄澈了,如沐春风,幸福指数一下飙升,才发现所谓的名和利,只是一种虚荣、一种负担。
于是懂得,世间的一切纷扰,不必硬抓着不放,也不用刻意逃避。
如陶渊明看淡官场后所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即使身处闹市,也能做到心无挂碍,看淡纷扰。
学会享受宁静的乐趣,散文大家林清玄曾说,“人生本该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这是直达幸福生活的奥秘。
宁静之人,内心是从容的,他们不容易为外物打扰,也不容易改弦易辙。
因而生活的节奏于他们而言,是可掌控的;生活给予他们的反馈,也足够富足。
南怀瑾曾提到,他过去惩罚学生的方法有三个:
一是,叫他两手各拿一张报纸,手平伸起来立正,站一个小时;
二是,三天不准说一句话;
三是,把他丢到一个非常空旷的山野,什么东西都没有。
刚开始时,学生们会觉得这是很无情的惩罚,但“理解了静的道理以后,这三个痛苦会变成最大的享受”。
实际上,这是把原本贫瘠的内心,“填充”得越发丰富的方法。
李宗盛在盛名之时,逐渐地淡出了音乐圈,不厌其烦地当了名制琴师。
从此,与他而言,人生如琴,需要沉下心来,十年如一日般细细打磨。
若是享受不到凝心静气带来的乐趣,恐怕一天都是煎熬。
我们早已习惯于从外界寻找享受,殊不知,最大的享受在于内心的宁静、世界的空明。
烦乱之时,我们难以沉浸到生活的乐趣里。
唯有清净之时,情感回归充沛而细腻,当下的一点一滴也就成了享受。
几个步骤教我们如何通过冥想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第一步,刚开始时坐来来时,你可能发现自己的念头非常的多,内心无法平静下来,内心像有千腾万马,不要着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把野马关进笼子里,我们是要驯服他。
比如在冥想的时候,你的心意总在计划着工作,你就顺着你的心意,想像自己去到工作场所,走进办公室,坐在那里冥想,下次你的意识又跑到了别处,你就想像自己到那个场所的中心冥想,一直这样,心意去到哪里,你就跟着心意去到那里的中心坐下来冥想。你会奇怪,哎,那这样子不还是一直跟着心意跑吗?是的,可是以前你是没有意识的跟着跑,而现在你是有觉知的跟着它。这样子练习,最终念头会越来越少,这样你就能安安稳稳的打坐了。
第二步,专注内心,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心,开始呼吸,想像你的心是整个世界的仁慈之源,将这股能量散发出去,遍布整个房间,再到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这股能量治愈世界。
第三步,冥想结束后不要从你的感受中一下子跳出来,你要尽量的继续维持这种平静。
每天给自己二十分钟的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一切。静坐冥想。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种冥想会给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渐渐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你也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心拉回到当下。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练习将自己的心拉回到当下每一从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你认真的刷开,觉知牙刷与牙齿的摩擦,吃饭的时候,你100%的专注于吃饭。别人说话时,你认真聆听,就像你练习有意识的呼吸一样。
很多人通过这样的修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内心平静了许多,烦恼少了。当心意最终静止下来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的心灵开始敞开。
佛陀说,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执念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
当你能够察觉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生起无畏之心。知道下个转弯处就有某件事等着你,接受从此刻起有无限的可能存在,你将学会运用遍在的觉性和预见的能力,如同英明的将军一般,胸有成竹,毫不惊慌。
对无常的认识是个关键,让我们不再害怕身陷于某个情境、习气或模式,而永远无法逃脱。
佛陀不是一个悲观者、也不是末日论者,他是重视实际者,而我们却多是逃避现实者。当他说一切和合皆是无常,他并不认为那是坏消息,而是简单、科学的事实。根据你的观点,以及对这个事实的了解,无常可以是通往希望与成功的大门。
所以,任何让你感到快乐或不安的事情都不会长久,都是无常的。例如,全球暖化,只要你拒用塑料袋这样小小的一步,就能延缓很多全球暖化的问题。 所以无常不是让我们悲观,反而让我们更加清醒,并且有智慧去坦然应对所有事情。
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我们只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考试的结束而不要它的开始。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接纳所发生的一切,谨记因缘的变异与无常,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我们要善用它们。
正如我们所希求的财富、健康、和平、名望,和它们的反面一样,都是暂时的。明白这些后可以更加自在地活着。
感恩所有善知识的遇见!
本平台部分文字或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好文章与好图要和大家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灵宁静.冥想静下(15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