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74篇 如何面对选择

第74篇 如何面对选择

作者: 小默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21:09 被阅读8次

    转折期的选择: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

    几乎所有的转变,都会有一个讨价还价、新旧自我共存的时期。我们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每个转折期遇到的具体抉择会非常不同。

    选择的第一个原则,想清楚我们究竟做的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经济模型

    如果是经济选择,我们用经济学的模式来思考该怎么选择。比如我们会考虑风险、收益、机会、成本,各种利弊得失。经济学模型的核心特征是把各种好处和坏处(不一定只是经济因素)做加减,然后进行比较。在这样的模型中,我们想要的就是怎么能获得更完备的信息,来准确地预测未来。

    这种决策模型也是有弊端的。一个弊端是,谁也没有足够的信息来预测未来。毕竟我们都是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第二个弊端是,在这样的模型中,其实你并没有做什么选择。你做的只是信息的计算和加工的工作。也就是说,这样的选择是不需要“你”的。

    心理模型

    在这种模型里,我们不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的选择本身。

    如果我们把选择放到自我转变的背景上,把选择看作是不同自我的竞争,那我们就要想:每一个选择背后的那个可能的自我是什么?而我们自己,想要成为哪一个自我?

    很多人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想的并不是经济上的得失,他们仍然会用经济选择的模型来思考。这可能是因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心理选择会比“我能挣多少钱”这样的经济选择要难一些。因为前一种选择,意味着更多责任,意味着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为自我负责的勇气。

    选择真正的含义,是要用承担选择的后果来提现的。

    对于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选择,我们是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的。这很容易让人焦虑,所以我们才会想从这样的选择中逃开,用经济学模型去寻找一个确定的答案。

    可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选择就是成就自我的第一步,你就是在用自己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那个想成为的自己。除非你是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否则就很难真正理解选择。

    所以,当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要非常清楚自己究竟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选择,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该选择什么。

    环境还是自我创造?

    选择的第二个原则: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

    无论是顺从环境还是反抗环境,当我们这么思考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脱离开环境本身。这时候我们其实在假设:外在的环境是决定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环境时,我们就没有在做心理的选择。这时候,你很容易被一种无力感淹没。

    所以有时候,选择需要我们回归内心。

    自我的形成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就像在画一幅画,你心里有关于这幅画的理念,这常常是很抽象的,你只有在一个个选择中,才能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现实。

    如果我们用静止的思维想,也许我们会假设,冥冥之中已经有了两个完成的、不同的自我等待你去选择,或者有了两条已经形成的道路,一条比另一条更顺一些。可如果用过程的思维去思考,你就会发现,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你的选择,就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创造自我的第一步。而后面的很多步,要先等你走了这一步才会知道

    当把选择放到自我形成的框架上,你跟原先选择的关系就不一样了。这并不是说,放到自我形成的框架上,你就不会犹豫了。决定仍然很艰难,但是你不会再被环境或者问题所支配了。

    不应该是环境让我们做出选择,而是我们想成为的自己,让我们做出这样的选择。

    首先,选择不再是环境的产物。

    不是我喜欢这环境我应该坚持,我不喜欢这环境我不应该坚持。相反,环境,哪怕是不利的环境,都成了自我创造需要面对的现实,需要克服的困难。这样,它就成了整体图景的一部分了。

    其次,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对风险的感觉也不太一样了。

    以前,我们会把风险看作选择哪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会在自己要的事情和可能的风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但如果我们把创造自我当做目标,那就没有风险这回事了。

    如果我们坚定了选择的依据是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风险就不再是决定选择的因素,我们只会从它能否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志向来考虑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74篇 如何面对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cn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