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总是特别容易焦虑。
单着的被家里催着找对象,找着对象的被长辈催婚,结了婚的被父母催着早点要小孩。
没工作的担心找不到工作,有工作的又觉得工作沉闷单调无前途,想换工作却又始终下不了决心,总是患得患失。
没有选择时觉得人生一眼望到了头,有选择时又觉得不知道心归何处。
不管我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从事什么职业,有着怎样的生活,我们都容易觉得不安,生怕过不好每一天,生怕会与最好的未来失之交臂。
焦虑总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便开始在这个世界摸索。
婴幼儿时,我们基本上不会焦虑,因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我们的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一切,不用我们自己忧心。
稍长大后,我们便逐渐开始有很多担心。
小学、初中、高中的焦虑是有“主线”的,主要的焦虑都来自于升学的压力,父母会成天念叨“如果考不上好的大学,那就毁了”,师长会给我们布置总也写不完的作业,“别人家的孩子”也总是跑出来给我们很多莫名的压力。
进入大学后,我们接触到比之前宽广的世界,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生活有这么多种活法,这时我们我们的焦虑是有“方向”的,只是在朝喜欢的方向前行时碰到了些许困难。
工作以后,大部分人的生活慢慢变得平淡乏味起来,宁愿窝在沙发里追剧,也不愿意去操场跑几圈,却又整天嚷着减肥;宁愿一遍又一遍无聊地刷着朋友圈,也不愿意拿起书来翻翻;看着别人升值加薪成为老板跟前的红人,却又舍不得人前卖力、人后努力。
过了一段时间悠闲日子后,发现自己早已落下了一大截,想要奋起直追,却又有心无力,不知从何开始,于是我们开始很焦虑,开始变得很容易焦虑,一个小小的线头都会扯出来一大团忧虑的思绪,朋友圈里有人晒的几张出国游的美照很有可能引发我们的醋意,然后想着自己怎么就没钱没时间出去看看这世界呢。
如果我们一直焦虑,什么也不会增多,除了写在脸上的哀愁。
佛教有句话,“相由心生”,讲的是所有世间幻变皆由内心意念而起,通俗一点,说的就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整日焦虑的人,脸上的自信与神彩就会如胶原蛋白一样慢慢从脸蛋上流失,这是用多奢侈的化妆品都补不回来的。
与自己和解!
几个月以前,看过美国斯坦福大学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写的《自控力》一书,书中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当觉得压力不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或有害的影响时,人就会正视压力,当在有压力的环境中工作时,压力也就真的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了。
我觉得凯利教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在教人与压力和解,在压力下更好地生活。
当我们整日焦虑时,是不是也应考虑与自己和解!
我们焦虑,是因为我们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现实中,我们还离那个更好的自己好长一段距离,不是那么容易够得着,所有我们开始了无止尽的盲目焦虑。
既然我们的动机是好的,那我们的内心应该试着接纳现在不完美的自己,正视这份焦虑,试着告诉自己可以为未来担心焦虑,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并且绝大多数人也从这个阶段中走出来迈向了自己适意的人生。
只有行动才能彻底治愈焦虑!
与自己和解后,紧接着就是要行动!立即行动!
要减肥的,从今天开始,管住自己的嘴,少上外面胡吃海喝。
要健身的,从今天开始,迈开自己的腿,上操场跑圈去。
要学英语的,从今天开始,翻开单词本,背上一课单词。
要春暖花开的,从今天起,得先面朝大海,喂马劈柴!
只有当瘦了几斤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减肥也没有那么难。
只有当人鱼线开始若隐若现时,我们才会发现完美腹肌也不是只长在别人的肚皮上。
只有当我们在路上遇到外国友人可以聊上大半天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磨人的英语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以攻克。
当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小的山头,我们就会逐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自信与焦虑总是此消彼长的,自信步步紧逼,填满心房,相信焦虑最后只能从心房退租,顶多偶尔过来串串门。
停止焦虑,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扫我关注我吧
在本是开花的年纪,盛开脸上迷人自信的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