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萧依凡
01
一位年轻的朋友小美跟我抱怨,说自己总是遇不到包容、善良的好人,自己身边多是一些苛刻、善指责的人。
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同事经常挑剔她表格做得不好,影响搭档的工作效率。别人迟到,领导只是象征性地批评下。而她偶尔迟到一次,领导就那么严厉,还让她交罚款。最近,就连一直口口声声说会爱她一辈子的男朋友也似乎开始有些嫌弃地让她去减肥,还教育她说管不住自己的嘴的胖子都是颓废的人。
小美沮丧地说,自己看到的这个世界糟透了,身边的人可以包容别人,却独独容不下自己的那些小缺点。
在她跟我抱怨之余,我问了她几个问题。是不是女同事的表格做得很棒?是不是领导包容的那个迟到的人经常加班,而她总是按时打卡下班?是不是比起刚认识男朋友那会儿,她越来越胖了?
小美都一一老实地承认了。由此,我想起了几年前认识的一家大型上市企业的品类总监。
02
那位品类总监是一位女性。我认识她的时候,她三十多岁。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品类总监,她却只是高中毕业,没什么学历。年纪不算大,在职场位居要职,却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这并不多见。
后来接触的多了,也听说了她的一些故事。她高中一毕业就去一家百货商场站专柜,做销售。上班第一天,她的主管对她说,如果她没有戴眼镜,那就更好了,整体气质就会提升一个档次,也会给顾客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于是,她决定摘掉框架眼镜,戴隐形眼镜。但是,她的眼睛一戴隐形眼镜就会发炎、红肿。医生建议她还是戴框架眼镜比较保险。然而,只要她认准的事情,她就一定要做到。哪怕是眼睛红肿、流水,她也坚持佩戴。有时因为红肿太厉害,怕吓到顾客,她就上班戴框架眼镜,下班回去换上隐形眼镜,让自己继续适应。
建议她摘掉框架眼镜的主管看到她这么较真,又这么辛苦,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劝她说,其实戴框架眼镜也没什么不好,显得知性,现在很多人都把眼镜当成佩饰呢。她听了只是笑笑,继续坚持适应隐形眼镜。几个月下来,她终于适应了,成功摘掉了框架眼镜。直到现在,她一直都戴隐形眼镜。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的工作中处处都体现着对自己的这股狠劲。只要是她看来不完美的,她就会想办法去提升。所以,在公司的晋升评定中,她的不可替代的杰出表现总是能战胜晋升标准里面的那些硬性条件,譬如学历。因此,表面看起来,她的职业生涯一路绿灯,让很多觉得她有不可改变的“硬伤”的人都觉得生活对她未免太过包容了。
不仅工作上,她收获了更多善意。她的家庭也很美满,没有所谓的女强人就会有的支离破碎的家庭。她婆婆像疼女儿一样疼爱她,她老公对她一直保持最初恋爱时的温度。这是因为,她在生活中对自己也是足够的狠,不纵容自己对亲情、对爱情的松懈。
03
所以,不是这个社会对我们太挑剔,而是我们太懂得心疼自己,不舍得自己受一点点苦。我们怕自己累到,拒绝加班,明明有工作堆积在那里。
我们每天一下班就会沉浸在各种娱乐方式里面,美其名曰犒劳自己一天的辛勤劳作。然而,当遭到这个世界白眼的时候,我们又不太懂得反省,反而把抱怨当反击,怪世界太无情。
看到新闻报道里面,有人猝死,有人过劳死,我们就开始大呼小叫地说,人生苦短,人活着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太辛苦。
可是,要追的剧,我们还是一部不落下,哪怕通宵熬夜也一定要追完。要参加的聚会,我们一场都不错过,哪怕深夜里吆五喝六,喝得酩酊大醉。若对堕落包容和给予善意,那就是这个世界的“有眼无珠”。
我们在该心疼自己的地方太用力,在该对自己狠一点的地方却又太心软。况且,很多时候,对于我们而言,所谓的对自己的狠,真的不值一提。也只不过是把大把刷朋友圈、看泡沫剧的时间稍做减少,用来自我充实而已。
一个人这一生要吃的苦,大抵是平衡的。年轻时过于安逸,年纪渐长就只剩下“少壮不努力”的悔恨。在自己这里过于舒适,在别人那里难免会受些鄙弃。反而言之,你若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有自己的底气,别人又怎么能够对你严厉苛责?
04
当然,有时,并不是对自己狠的人,就一定收获了多于常人的善意。
更多的时候,只是因为,他们把关注点从别人的认可转移到了对自己的提升。他们的眼里更多的是自己的不完美和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别人的褒扬、包容,所以他们感受不到来自别人的“不善“,却反而更容易体验到别人所给予的善意。无所期待的收获,总会给人更多的温暖体验。
正如《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一心沉浸在自己想画画这件事上,狠心抛弃其他所有对他来说是“累赘“的身外之物。当身边的人认为他的行为不可理喻,进而对他冷嘲热讽时,他从来感觉不到任何的恶意。因为,他的心里只有要画画这件事。
同样道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过得过于安逸和轻松的人,大抵是比较脆弱、不堪一击的,别人没给予自己所要求的那个温度,就会感到是一种伤害。
所以,当感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对自己的苛责时,你是不是已经跟不上身边人前进的步伐,被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或者,是时候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自己身上了,淡化来自别人的不良体验。
网友评论
这样的文更重的是“输出”,不适合做“摄入”,细想,是否带给自己愉悦的心情,是否增益自己的智慧,是否触发自己的灵感…
若没有,看过就忘吧~
我刚点赞了一篇文,是传记好书的推荐~
“我想为情所苦,为情所深陷”,是男主对她的喜欢,还有他自己心中对爱的渴望,才让他愿意“为情所苦,为情深陷”其中,
渴望,渴望,激起一个人的渴望,才是触及其根本!!!
他不行动,是因为刺激的不是让他行动的根本!
让他渴望,渴望,再渴望!直到他坐不住似的想要去拼搏想要去吃苦想要去承受挫折经历苦痛!用渴望点燃他的动力,去吃苦的动力!
你不是想成功,因为你根本还不够渴望!
大师告诉乔丹,走到海边,慢慢走进水里,走下去,只到快要淹没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快要窒息!
是的,那就是窒息!
你要成功,就要有对成功的渴望,像需要呼吸一样的渴望,这股渴望让你愿意起早贪黑,愿意风餐露宿,愿意吃苦耐劳,愿意…
你不成功,是因为你还不够渴望!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不要指挥他们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会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可以了。”
好几年前,去新东方听课时,老师说,优秀的方式,是授人以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我们写了很多说理文,很有道理,可谁是…真的沿着将问题解锁的方向展开呢?
一个人不能承认你所认为的他吃的苦,我们暂且不看是不是ta是不是本身就骄奢淫逸,
我记得很久之前,我去应聘房地产销售,问起销售渠道,面试我的经理跟我说,是给张单子打(电话),白名单,什么信息都没有,仅有姓名跟联系方式,也即“call”客,
我当时很“不成熟”的与经理有了对论,我说需要广告先行,给房地产公司铺路,广告打的深入人心,勾起了人们买房的欲望,制造了合适的氛围与场域,那么不需要那么艰苦的去做“扫盲”(即对着白名单一个一个的打电话寻找意向客户)这样的工作,效率也会高很多,
简书上有位作者,很早之前写了篇文,“愚吃
苦不如智吃药”,不是吃苦就能成功,
记得当时经理凌厉的回应我,你背熟了楼盘特点么,你掌握基本功底了么,一下子打中了我的软肋,可是…对勒个时候的我来说,已意识到一些“根源性”问题,我回答经理,
不是房子不好,不是楼盘地段不优秀,而是即使告诉人们再怎么好,房子勒么贵,几十万的数目,让寻常人(指有实力能够付首期可仍有相当压力的老百姓,我相信这部分是居多的)拿出来,伤筋动骨,
所以如果先一步用广告铺路造势,勾起人们的欲望(勒时我的确很想做广告文案),让人们的欲望超过担忧或害怕吃苦的程度,那他们买房的动力会强很多,
一个人会在吃苦与轻松之间本能的选择轻松,
如同你告诉一个人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楼道里正被凶狗追咬(假设他不敌这只狗),他选择上楼避还是下楼,
答案是上楼,因为下楼很快,可是狗的速度会更快,
上楼累也慢,可是狗也累也慢,只要比狗更撑得住,就可以避开追击,
但一个故事,以什么方式开展,以什么角度叙述,会很影响其出现的效果,
比起“不包容”与“恶意”,带动人们的欲望,如钩子一般拉到人的动力才是根本啊~
若ta有了这股欲望,在渴望与吃苦之间,对成功的渴望强过了对痛苦回避的本能,
那他是经得住冷嘲热讽经得起挫折就能自动拼搏的,
因为ta心里燃烧着炽热的动力!
书里提及,故事的起点,来自于…设置某个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
主人公有某个很需要实现的欲望或目标,进而在实现的过程里,遭遇了阻碍,故事由此展开…
若是主角有欲望却始终不行动,那么他就不能做故事的主角,因为故事是在遇到冲突遇到问题时才会展开~
我们写勒么多这样的文,说理文,真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