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刺节中彻衣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5

刺节中彻衣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5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20:26 被阅读0次

刺节中彻衣的方法

黄帝曰:刺节言彻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黄帝说:刺节中所说彻衣的针法,先生说是遍刺诸阳之奇穴,没有固定的部位,请你详尽地说给我听。

岐伯曰: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衣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岐伯说:此法适用于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的病。阴气不足会产生内热,阳气有余又会发生外热,内热、外热相互搏结,病人会感到比怀抱炭火还要热。由于热势炽盛,所以想袒露身体,不愿穿衣盖被,更不敢叫人靠近,甚至因怕热而身体不欲沾被席。

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由于腠理闭塞,汗不得出,热邪无法外散,以至于舌干咽燥,口唇干裂,肌肉枯槁,饮食不辨滋味。

黄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痏wěi,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黄帝曰:善。黄帝说:讲得好。那么如何治疗呢?岐伯说:应针刺手太阴肺经的天府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穴各三次,再刺膀胱经的中膂腧以泻热,然后用补法针刺手太阴经和足太阴经,使病人出汗,等到病人退热后排汗减少时,病就痊愈了,其奏效之捷,比彻掉衣服都快。黄帝说:你讲得很好。

(原文)

黄帝曰:刺节言彻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岐伯曰: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衣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黄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痏wěi,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黄帝曰:善。

今天学习了刺节中彻衣的方法。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题文诗: 刺有五邪,有持痈者,容大狭小,热者寒者, 是谓五邪.凡刺之方,不过五章,瘅...

  • 发生于体表或某组织中的一类肿块状病变,是由瘀血,痰饮,浊气留结于组织中而产生的多余物质,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

  • 溪谷理论的临床应用

    1.肢体病治在“溪谷”,重在解结 《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

  • 中医体质——下寒上热

    体质说明 《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上热下寒是寒...

  • 《黄帝内经·长刺节论第五十五》刺家不诊,听病者言。

    《黄帝内经·长刺节论第五十五》 【原文】刺家不诊,听病者言。 【大意】精通针术数的医家,在尚未诊脉之时,还需听取病...

  • 079-01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第1段)

    《黄帝内经》素问●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第1段)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1-28 学习时间...

  • 079-02长刺节论篇(第2段)

    《黄帝内经》素问●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第2段)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2012-01-28 学习时间...

  • “井主心下满”之感悟

    今看内经,有云:“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输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 玉衡美容刮 — 为什么你的皮肤会粗糙萎黄无华?

    “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25岁以...

  • 灵刺之源

    古法久远,尽有其妙,灵刺之法,源于一炁,理出内难,取名灵枢,以刺演道,法于阴阳,攻邪固本,布立为三,取位有象,和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刺节中彻衣的方法——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jp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