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在十七世纪欧洲出现“儿童期”这个概念前,儿童都是被简单地认为是成人的缩小版,有着和成人同样的内在世界。这个观点放在现在自然是错误的,但在当时却是毕生发展所在。
外国在几百年前就开始探索了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发展,所以在心理学、精神学科等方面都比我们国家要先进很多,我们这些方面的知识也几乎都是从国外翻译传入中国。
我感到伤感的一点是,即便现在我们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似乎还停留在别人的十七世纪前。无论是从我自身成长的经验出发,还是看到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情景,他们都缺乏心理发展的知识,很自然地认为孩子的心里住着一个成熟的大人。
“虽然你年龄还小,身体也还没有发育成熟,但是你已经是个‘大人’了(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听过爸妈这么对自己说吧)。你要懂事,听话,在家里帮忙做家务,懂得谦让,不和弟弟妹妹抢玩具,出门有礼貌,见到熟人喊叔叔阿姨,上学认真听讲,和同学交朋友,按时完成作业,努力学习,考到好成绩,很重要的就是不能乱发脾气,不要哭,要冷静,年纪轻轻,精力十足,没有什么压力,不开心都是自己想多了,好好睡一觉,明天啥事不会有”。
心理学知识目前已经比较普遍,但是没有很好地走进普通百姓的认知,反而很多在电视节目上所谓的心理学专家都是以一种类似“一分钟看穿你内心”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推广,除了可以显得心理学高大上之外,对于学科本身的普及认识没有多大意义。
停留在我们很多人脑海里的固有错误观念,早已经被心理学轻易辩驳,目前被公众接纳的是毕生发展的取向。在研究毕生发展的理论中,主要有五个主要观点:心理动力、行为、认知、人本主义和演化。
1. 心理动力学观点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无意识的力量决定了个体的人格和行为,无意识是人格中未被个体察觉的一部分。根据理论,每个人的人格主要包括三部分:本我、自我、超过。本我是人性的体现,遵循快乐原则,追求享受;自我是理性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调和本我和现实世界;超我是人的良知,遵循道德原则,区分对错。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理论则是强调个人和他人的社会交互作用,他主要把人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人在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个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就会有助于下个阶段的发展,否则就会成为危机,影响后期的阶段人生。
2. 行为观点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放射。行为学指出可以通过外部环境和刺激塑造人的行为。理论中比较常见的两个概念是强化和消退,主要是通过刺激行为重复出现从而习得和刺激行为减少乃至消失。
提出社会认知心理理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则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注意及察觉到榜样行为的最关键特征;第二,能够回忆起那个行为;第三,正确地重现该行为;第四,被激发去学习及执行该行为。
3. 认知观点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强调,所有个人都会以固定顺序经历一系列的一般认知发展阶段。人的思维是以图式进行组织,而同化及顺应则是在图式里推动认知的发展,同化是吸收新的体验丰富原有图式,顺应是原有图式吸收新的体验调整形成新的图式。
4. 人本主义观点
两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都强调人天生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相信人有能力和动机去达到更高的水平,并且努力实现自身的潜能。对人本身的真诚和尊重,认可其天然的存在价值,从不否定。
5. 演化观点
从进化论的演化角度,人的行为密码存在于基因中,很多行为由遗传而来。如情绪,人天生懂得喜怒哀惧,会因为愤怒而进行攻击,会因为恐惧而逃离。
无论何种发展的理论,都只是研究人类的一种,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都是创始人基于对人的理解而提出的一种假设,存在合理性。我们只要去学习和理解,通过增加对人尤其是自己的认识,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明白通透精彩。
资料来自:《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美】罗伯特·费尔德曼 著 苏彦捷 等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