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百鸟朝凤
夕阳西下,凤凰归山。
行道迟迟,彷徨泣血。
昔我往矣,百鸟朝贺。
今我归林,有何来思?
期有他日,花开烂漫。
百鸟朝凤,涅槃重生。
我知道,凤凰的歌,向来是绝唱,唢呐,也是。
小,很小的个头,焦三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别看他小,调调却高。”
“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这是弓着背的唢呐匠,说了一辈子的话。
我一直以为,唢呐并不是个高深的学问,它的声音亮,却俗,婚丧嫁娶,有它的身影,但我不知道,所谓唢呐,也是曾经有人把它当做信仰的。一首百鸟朝凤,只有德高望重,做人一生无愧的人才配受用的。是唢呐匠心尖子上,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绝唱。
但是……
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男主角是从小开始学唢呐的年轻唢呐匠,但是随着唢呐的艺术日渐凋敝,外来文化的激烈碰撞,让他失去了方向。他的师父焦三,视唢呐如生命,却不懂得,这早已不是他的世界,一次次的打击,叫我看了都心疼。
回顾现在,要不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也不知道,唢呐这个乐器,竟有如此深的寓意。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喝醉了酒的焦三,拿出了唢呐,长期的压抑,让他又吹响了唢呐,敞亮的声音,却有着凄凉的意味。昏黄的灯光下,唢呐的金色闪闪发亮,焦三的眼神迷离,痴醉的吹着,灯火如豆,抬头便可见碧落,月色清明如水。长长的唢呐声响,传得很远,很远。
其实电影的结尾,很是出人意料,大家都觉得似乎是没讲完,焦三死了,临终前,他说:“我死了,只吹个四台就好了。”“不,师傅,我给你吹百鸟朝凤。”“不敢,受用不起啊。“百鸟朝凤,多么崇高的名字。
他也许是不知道,在西安城里,吹着百鸟朝凤的匠人,有的要拿它沿街乞讨才能混口饭吃,他却还秉持着它的信仰,从不摒弃。
夕阳下,男主角一人,在师父坟前,吹响了百鸟朝凤。一个人。他仿佛又看见了师傅,师傅向他笑着,转身,慢慢离去,慢慢,离去。
走了,走了,都离开了,无论是焦三,还是唢呐,还是艺术,还是信仰,都该散了。
那人守了一生的东西,最后,都化作一抔黄土。
其实,这部电影有太多东西,只是我文笔尚是浅薄,表达不出来太多。我所理解的,是一个人的信仰,是一个人的生命。是一个文化的没落,一种现实的残酷,一份梦想的破碎。
或许,焦三是幸福的,他不必面对这冰冷的世界,他所秉持的热血,他所坚持的东西,都达到了,他的那个背影,承载了这个庞大的时代。
电影没有交代男主角的去向,他也许是放弃了唢呐,也许他妥协了。只是百鸟朝凤,我衷心希望,还有人把它吹响。
人这一生,总要坚持些什么东西,总要有一份执念,日子才过的有些盼头,但同时,是否又要向这个时代妥协呢?谁都不知道,导演也不知道,所以,他选择了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电影,留下一个背影——
那是一个踽踽而行的背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