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差的存在,说明我们的认知是局限和盲目的。而沟通的作用就在于资源共享,弥补信息的不足。而教育孩子也存在信息差,有人还停留在棍棒出孝子,有人却不打也能培养出卓越的孩子。
孩子之间的差距是怎样拉开的?迷信俗语的人会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而科学来看就是遗传基因,可却没人反问,龙怎样成为龙?凤又怎样成为凤?
真龙历劫,凤凰涅槃。只有经历了坎坷风雨的孩子,才能长成人中龙凤,可很多父母却不让孩子吃苦,娇惯溺爱。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苏东坡写过自己被一只狡猾的老鼠戏弄的故事,更有“硕鼠“,人们诟病老鼠,是因为他不劳而获的习性。
可是偏偏父母把孩子当“巨婴"养,并附加一个理由,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可孔融四岁,就能让梨,懂得谦让的道理,暂且不说他长大怎样,小的时候足以证明其思想的先进。
要把书读活,而不是读死,有些不读书的人为什么也会有超凡的成就?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并不怎样读书,甚至不认识字,可却能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商品。
有人马上会反驳,你这不是宣传"读书无用论"吗?那就先想想书是什么吧,任何一本书都是作者的思考,想说的话,想表达的理念,他的话不是不可以被打破的铁律,没有质疑不理解的读书,还不如不读。
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父母责怪孩子笨,认为是智力问题。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被贴上无数标签。记得我小时候,我舅爷就说我,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不佳。我觉得我从小就带着这个标签的阴影生活。
可什么是形象思维?什么是抽象思维?不解释清楚就给孩子贴上标签,不去帮助孩子改善思维上的困境,而是给孩子过早下定论。我当时因为这句话,好几年都害怕学数学,是害怕,觉得自己不行,经常自我暗示否定自己。
多元智能的提出,让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大脑。写《围城》的钱钟书,数学也不好, 可是小说却写得逻辑清晰,把婚姻的真实写得入木三分,高度凝练的人物活灵活现。这也是一种抽象思维。
可是当时年龄太小,舅爷又是老师,我父母便把他说的话当作权威,又在我耳边不断重复。当然舅爷的判断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当时我能熟背唐诗,可算数家里没有人教我,不接触的内容会不熟悉,自然也不会。
所以更多时候,差距不只是孩子这一代,父母之间也是有差距的,我说的话一定会刺痛很多父母,可这是事实。
给孩子学外语这件事 ,有的父母学两天就会说,这么点小孩学什么外语,没有用。觉得钢琴好就去练钢琴,可练钢琴需要提前学习视唱练耳,偏偏急于求成,直接学钢琴,孩子对音的理解没有耳朵和口的锻炼,自然演奏就不连贯。
相反,尽管孩子不爱学外语,可父母外在给鼓励给压力,让孩子坚持下来。平时在日常里还和孩子用“三明治"的外语形式对话。孩子就会了解语言的日常用法。
可有些家长会说:"我不会外语啊。"我也不会,可我愿意为了孩子去学,从最简单的开始。你的改变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才会缩短孩子和"别人家孩子"的差距。
很多父母也输在起跑线上,有些父母在家就读书、写作,可有些父母看电视、刷微博、拍抖音。孩子也跟着学喊麦,拍搞笑段子,有的孩子的理想是当网络主播,这份职业门槛低,可与科学家比,那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就可见大了。
林俊德院士插着氧气管,也要拿电脑工作的视频,让我们震撼感动。他一辈子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着。可网络主播天天对着视频自话自说,让人沉溺其中,还有人有三个媳妇,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低俗、哗众取宠的段子夸张地霸占着屏幕,满足着人们的即时快感。
我不是在诋毁任何网络主播,存在即合理。而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你看什么,你想什么。你就是你所读。我想如果社会给孩子好的环境,让孩子沉浸于朗朗读书中,而不是即时快感的小视频中,那孩子会更有远见。如果父母能静心读书思考, 孩子也会模仿,潜移默化地领会。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短处,及时弥补,就会遇到更卓越的自己。
孩子之间的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