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自传》
是卓别林在他60岁时候亲笔所写。
卓别林在83岁的时候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奖理由是他对20世纪的电影艺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这次颁奖礼是他获得了奥斯卡历史上时间最长的起立致敬,观众鼓掌长达5分钟,以致敬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也致敬他电影里深入人心的流浪汉。

流浪汉是卓别林几乎所有无声电影的主角,她叫夏尔洛,有一个固定的造型,肥裤子,窄上衣,一顶小高帽,一所小胡子迈着鸭步,穿着不合脚的大头鞋,还要拿一根手杖来保持尊严。流浪汉明明穷得叮当响,却努力把自己拾掇得像个绅士,看到年轻姑娘就去搭讪,即使渺小得微不足道,也永远天真地追求浪漫。在上个世纪的无声电影时期,流浪汉只靠肢体动作就能把影院里的人逗得捧腹大笑。一位观众的喜爱,扮演他的卓别林成了当时最卖座最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这也是一般大家看到的了解的最多的卓别林。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个国际喜剧大师,却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即使在名利双收后这位大师也在紧张中度过一生;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父母都是剧院的喜剧演员。在他一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和同母异父的哥哥跟着母亲生活。五岁的时候母亲失业,母子三人被送到救济院。在救济院期间母亲患了精神病进了疯人院。随后他和哥哥跟着父亲生活,但却遭到继母的排斥。八岁母亲痊愈出院,卓蔚琳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12岁父亲因为酗酒过多去世,他去世后不久母亲就精神病复发,再次进了医院。从这段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卓别林的童年几乎是在动荡当中度过的,与动荡并存的是贫困。
1952年,卓别林搭乘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游轮前往伦敦参加舞台生涯的首映礼。在他离开美国的第二天早上,美国政府就趁机发布了拒绝卓别林再次入境的声明。从1913年与电影公司签约后移居美国,到1952年被美国驱逐,他居住了40年之久的自由国度正式向她关上了大门。童年卓别林移居瑞士,在平淡与安静当中,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晚年,一个喜剧大师的人生就此落幕了。最后我们要说的是,这位传奇喜剧大师为何会在紧张当中度过一生!
从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到成为爆红的喜剧明星,再到被美国驱逐,慢慢过气老去,卓别林经历了好莱坞电影的全盛时代,直至其衰微时期。这期间电影的形式在变,政治在变,时局在变,但唯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她对观众的渴望与恐惧从未变过。这督促了卓别林不断前行,把最好的作品献给观众。举个小例子,在电影城市之光中,流浪汉因为堵车从车里横穿过街道,关车门的声音让卖花女误以为流浪汉是富翁。这场初次邂逅的戏份,因为完美流畅的逻辑成为经典,但根据当时样片显示,为了拍好这场戏,卓别林总共拍摄了300多遍,这种精益求精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笑料精益求精,对情节清新构思,对社会尽力批判,对观众负责,但不一味讨好。卓别林留下的遗产正是一个真正喜剧人最应该追求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