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述而篇》|| 坦荡无私

《论语•述而篇》|| 坦荡无私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12-29 21:37 被阅读0次

7.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意:
孔子说:“弟子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没有教授的吗?我没有什么隐瞒不教你们的。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前面几章都是针对孔子的好学而各方面的解析,这一章是孔子针对弟子的疑问做的解释,有的弟子认为老师的学问高深,而自己学到的有限就认为老师藏私,没有全心全意地教导诸人。孔子就说了这样的话,他对于自己的弟子们是坦荡无私的,对于教学没有一点私心,而且他是很重视这种言传身教的,他把自己的教导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自己的学识道德贯穿于自己的言行举止之中,如此的循循善诱,使学生们从中可以获得做人的道理。

圣人之道都是简单平常的,或者应该说,最简单的日常,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于其中。把日常做好做细致,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此天长地久的积累累加,终会达到一个自己初始想不到的高度。但人们总是想找一个捷径来走,不愿意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脚印地来走,因而也总怀疑别人没有把这捷径说给大家听。

朱熹就说,“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晓之。”言传身教就是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给周边人做一个榜样,可惜学生没有领悟到这样的道理。

“故圣人之教,常俯而就之如此,非独使资质庸下者勉思企及,而才气高迈者亦不也敢躐易而进也。”而孔子对所有弟子都是一视同仁的,包括他自己的儿子也是这样言传身教出来的。

钱穆总结说,本章孔子提醒学者勿尽在言语上求高远,当从行事上求真实。有真实,始有高远。而孔子之身与道合,行与学化。其平日之一举一动,笃实光辉,表里一体,既非言辨思议所能尽,而言辨思议亦无以超其外。此孔子之学所以为圣学。孔子曰:“默而识之”,其义可思矣。

有时候觉得孔子真的是有可爱的一面,见南子一事被弟子逼得诅咒发誓,这里被弟子们怀疑有私心,也是信誓旦旦地讲“我孔丘的为人如何如何”,事无不可对人言。足见对弟子们的赤诚相见,与对人的坦率无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 坦荡无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vz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