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阴沉沉的,北风呼呼地刮,穿着外套还感觉冷风往身体里钻,大街上匆匆行走的人们大都穿上了厚外套,今天这天气与昨天像是两个季节似的,下降了十多度。
骑自行车去集市上,走到半路,不敢再骑,太冷,下车推着自行车步行还比较暖和些。
集市上人已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热闹繁华之景象。
现在这个时节正是大量青菜上市的季节,特别是蒜薹成了蔬菜的主角。不论是固定摊位的菜贩子还是菜农自产自销,一把把、一捆捆、一堆堆的蒜薹遍布整个集市的角角落落。
如想买捆扎漂亮,蒜薹又粗又直又嫩的就去固定摊位;想买纯绿色的,就去地摊看那些或绑或一堆,长像歪瓜裂枣,赖儿巴几,细细弯弯的绝对是菜农自种自吃的。
我随着挤挤挨挨的人群,亦步亦趋地寻找自己要找的“猎物”。在一个大妈的地摊前我停下了脚步。她的蒜薹散落地放在一条蛇皮袋子上,还没来得及捆绑,一看就非常新鲜,而且绝对是自种自吃的那种。大妈面前除了蒜薹以外,还有半袋子生菜。生菜也不像固定摊位那么干净,那么整洁,里面还掺杂干叶及杂草。不用考虑,这两种菜都是自己种吃不了的。
我蹲下来,开始挑捡蒜薹,把想要的一根根捋整齐放入食品袋里。
我边挑选、边整理、边与大妈聊天。大妈说:“这是我与老头子两人在院子里种的菜,没打过药,上的也全是农家肥。本来是自己吃的,可也吃不这么多啊!而且这蒜薹不提出来又不结蒜,与老头子忙和一早晨,没来得及捆成把就拉来了集市上,吃着绝对让你放心。”
我问:“你看这蒜薹有的粗有的细,有长有短,差别怎么这么大?”
她说:“靠南墙的那一畦不行,见光少,长得又细又高,出的蒜薹也又细又短。看着赖儿巴几的,但是吃着一样吃。蒜薹不好,蒜也长不大,那畦本想吃蒜苗的,吃不了又让其结蒜了。”
听大妈这么一说,我想到我小院里种的那两平方大蒜,种的也是靠近南墙。特别是我安上防腐木栅栏后,一天能见阳光的时间非常有限,长得非常纤细,到现在连蒜薹的影子还看不到。是不是没蒜薹蒜也结不了?
带着疑问,向大妈询问了我的大蒜情况。
大妈说:“蒜薹都要出,只是有些太弱小的仅仅露个头,没窜出薹来,不仔细看发现不了。这样的蒜苗结的蒜也很小,有的甚至分不了瓣,成了独头蒜。”
大妈还建议我以后在光线弱的地方,栽一些喜荫的蔬菜,比如茼蒿、芥菜等。她说大凡喜欢阳光的蔬菜在背荫里都长不好。
听大妈这么一说,想到去年夏天在这里栽的葱,因栅栏上爬满了丝瓜秧,遮挡了大部分阳光,尽管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收葱时竟然还不如买的葱秧多。当时我还以为肥料上少了,今天才明白,原因在于阳光。
记得一首红歌里面的一句歌词:万物生长靠太阳。不只是我的蒜苗,所有的植物、动物甚至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阳光。
就像冬天,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一些建筑物或院墙的墙根旁,总有一些行动不便、老态龙钟的老人坐在那里晒太阳。
医院里也总看到护工或家人用轮椅推着病人在医院的草坪上、广场上遛弯接受日光浴,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求每天必须要晒多长时间的阳光。
看来阳光是最好的疗愈身体、杀菌消毒、预防骨质疏松的灵丹妙药,只要心中有光,头顶太阳,身体就会倍棒;只要有阳光,世上之万物才能正常生长。
(2024齐帆齐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