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的密码(十一)—十养生

人生的密码(十一)—十养生

作者: 精气神806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23:06 被阅读0次

    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

    九交贵人十养生。

    今天这篇文章说说“养生”。

    一,健康是1,其它都是浮云,都是1之后的0;养生保持健康,首在养心。

    ①人出生时候,赤条条来;离开尘世的时候,也是赤条条去。所有的功名利禄和酒色财气都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太多的人为了功名利禄,汲汲以求,只顾着追逐和竞争,就像只顾着爬山登顶却忽略了观赏沿途的优美风景。

    健康是1,其它都是浮云。没有了健康这个1,所有的功名利禄和酒色财气,无论数量多大,都是零,因为你没有健康就无福消受。

    关于保持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有黄金四条原则,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四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这四条原则中,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已经得到普通人较为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心理平衡有所忽略。

    实际上,养生首在养心,保持心理平衡,注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因为心理对于人的情绪变化影响很大,而情绪变化对于人的身体和行为又会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养心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强。

    ②曾国藩号称古今第一完人,再养心上功夫独到。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到位: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有如此的心胸和格局,养心才可以随着阅历慢慢增加心理弹性和心理耐力。

    所谓养心,就是保守己心,远离污秽和败坏。箴言说:“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养心不仅使灵魂兴盛,而且也有助于身体健康。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美国心理学家跟踪研究了一些长寿的修女,她们都活到百岁高龄。研究发现,她们之所以长寿,和养生的习惯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和养心的生活有关。

    二,养生宜静,还是宜动?

    有人养生崇尚运动,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有人则崇尚静养,因为乌龟吐息,可以益寿延年。到底养生,宜静还是宜动?人的体质禀赋不同,静养可以,运动也可以,在于找到自己一种舒服的身心俱佳状态。

    养生的目标,是让自己能够健康高质量渡过生命的每一阶段。关于如何养生,黄帝内经中的《上古真人论》有着精妙的论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所以,养生应该注意动静相宜,一张一弛,所谓禅宗说的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顺其自然。应该像黄帝内经所说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全其天年而终,做一个德全而不危者。

    三,养生在勤,养生在敬

    ①养生在勤,一勤天下无难事,精神愈用而愈出。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曾国藩在日记中讲过人需要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不仅是为官之道,也是处世之道,更是养生之法。

    身勤就是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眼勤就是凡事注意观察,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手勤就是养成动手的好习惯,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曾国藩一生有三个手勤的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第二个好习惯就是读书习惯,他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第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

    口勤就是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心勤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②养生在敬,一敬身体自律而鬼神能钦。

    养生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以贯之坚持。养生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营养和好习惯不能坚持,也不会产生好的养生效果。

    为什么坚持不了呢?因为对身体和生命无知,缺乏敬畏。

    四,养生如养病

    ①人在健康的时候往往忽略健康的重要,过度透支身体、糟蹋身体,挥霍身体弹性。

    超载

    比如像上面的图像,从某种意义上讲,身体和机器一样,负载不足不容易坏,经常超载肯定容易坏,还有可能压坏路基。承载还有另一面,如果长期不使用的东西,再到用的时候不堪使用,因为使用的耐受力不行了。就像武功久不练,就荒疏懈怠了。

    人一旦超载得病之后,又往往期望求快速治愈,欲速则不达。见过听过许多人,本来生活正常,就因为体检查出问题,采取激进疗法,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恨不能一日就把病魔斩断驱除。

    在快速求治的激进治疗中,身体耗尽了体能,油枯灯灭。实际上,人得病是一个长期机理失调的结果,治病如抽丝,也是一个阳气慢慢恢复的过程。

    也许,得病之后的心态比治疗更为重要,能够在得病之后顺其自然,采取顺势疗法,是大智慧。

    ②养生当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提出平时注意养生,从调理身体机能系统治未病的概念,预防疾病,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扁鹊是《史记》记载的古代名医,后世穿凿附会有扁鹊的故事:“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在这个故事里,显然是借鉴了《黄帝内经》里治未病的概念。

    ③养生当如养病一样小心翼翼呵护自己的身体。

    人的身体是人生存的根本,但人们在健康的时候却往往容易忽略和透支。等到身体得病了,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进入小心翼翼呵护身体的阶段。

    恢复之后,往往旧的伤疤没好就忘了疼,又开始新一轮糟蹋身体的过程,大多数人还都是这样。

    都知道汽车需要定期保养,开长途之前需要检查一下车辆状况和油箱;对自己身体呢?缺乏这种定期自我检查,然后根据状况整改的做法。

    如果,平时养生拿出养病时候小心翼翼呵护身体的样子,就可以让身体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

    ④养生需要培养留心当下时刻快乐的能力

    为什么养生还要培养快乐的能力?因为情绪变化影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养生的基本目的。通过提高快乐的能力,让自己心理平衡,预防抑郁。

    人生修行什么样?大道至简,有位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王阳明曾经写过一首诗: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心理学家证明,如果一个人能够专注于某件事,身心就会处于一种十分和谐的安稳中,很容易引发一种超然舒缓的喜悦感。这种专注的状态,称为FLOW,也称为一种福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的幸福感之所以降低,就是因为人们失去了专注于某件事的条件,一个人每天要受到无数信息的诱惑,又有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

    因此,要努力摆脱“走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种把握现在,专注当下的能力,只有这样,人才能拥有发自内心的喜悦。

    总之,人生在世,身体是本钱。要想保养好本钱,就需要积极保养。道家有天养的概念,以天地为炉,以己身为丹,刻刻修炼。把自己融入到天地人的生态系统中,以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态度来呵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身体保持充分的好状态和弹性。

    养生有没有休止符?身体有没有好到可以歇歇的时候?养生永无止境。人出生,就是一条从生到死的单行线,如何养生保持生命各阶段都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为享受生命各阶段美好打好基础,而不是身体状态不佳成为拖累,是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密码(十一)—十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yh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