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题记。
现代社会,人们对亲子关系越来越重视。父母这个职业从来没有上岗前的培训。
这是一本提升亲子关系类型的书,也同样适合治愈成年人的原生家庭创伤。
每一章都有不少案例,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作者从事了心理学研究40多年,阅人无数,把治愈的案例写成一个个故事,有启发作用。
1.富养力
富养包括物质和心理两个层面。
父母需要先懂得什么是富养,并且将这种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先富养自己:抛弃受害者心态,摆脱穷人思维。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帮其建立正确的金钱观。父母应重视对孩子进行精神富养,培养其良好心理品质。
2.尊重力
父母要放下权威姿态,树立尊重孩子的理念: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志、想法和感受的个体,尊重其个性和发展特点,尊重其感受、想法和选择。
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敢于认错
3.接纳力
真正的接纳是接纳孩子本身,把他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对待,
父母只有先做到自我接纳,才能做到接纳孩子。把孩子和孩子的行为区分开。
4.信任力
要信任,不放任。
父母不要带着成人的预设去揣测孩子。接纳孩子会犯错这件事,引导孩子承担责任。
5.放手力
放手是指放开对孩子的不合理限制,在适当范围内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权。
父母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培养没有捷径,就是要去做,去练习。
在特定的规则和范围内实行,并尊重孩子的基本发育特点。
6.共情力
共情是指在与人相处时,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愿意从对方的角度、立场思考和感受,体会对方的体验,感受对方的情绪。
共情力是指我们要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从语言和行为上给予孩子真正深入的共情。
共情不是让父母和孩子有一样的想法,而是让父母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和接纳孩子,不要直接否定孩子。
7.情绪力
情绪力是对情绪管理能力的简称,包括情绪觉察、情绪表达、情绪控制三个方面。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没有情绪反而不正常。
起步阶段,帮孩子认识基本情绪;然后再认识复杂表情和复合情绪,与生活事件和内心体验建立联系。
教会孩子表达情绪,学习控制和宣泄。
8.拒绝力
拒绝力是指捍卫自身边界,尊重他人边界,敢于拒绝的能力。
敢于拒绝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三件事”原则。是指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三件事”原则就是指谁的事情谁负责。
9.游戏力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学习来重新启动游戏本能,看他是怎么玩,怎么做游戏的。
选择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游戏,并设计专属的家庭游戏。
10.独处力
独处力指个人的独处能力,指个体能够自得其乐,享受一个人的状态。
要破除对独处的偏见和错误的认知。
父母要创造自己的心流体验,培养兴趣爱好。
11.真实力
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孩子。
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学会求助。
12.幸福力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并且真正的幸福应该是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幸福,而不是他人以为的幸福。
父母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每天记录三件好事。
列出优点清单,增强积极感受
引导孩子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