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那些事
刚刚读完“草房子”。惭愧,周围的人都知道我向来是好读书,读书多,只有自己知道名之不符其实。
前几天和小主论儿童读物,竟一时想不起来郑渊洁的皮皮鲁。而曹文轩氏的书也不过只曾经半截烂块地翻阅过“青铜葵花”罢了。
“草房子”的细腻笔触和“青铜葵花”差不多,文学艺术性尚可,是一部好作品。我怀疑的是,这些书是否能够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作者的意图很美好,让孩子感动于成长的苦难和坚韧,而且相信孩子们的理解也无碍于不同时代背景。应当也有读得进去的孩子,但我略略担心多数并不一定读得动。比如说我记得“青铜葵花”就好像没有让我读完整。但是,这次读“草房子”还是一气儿读完了的,而且读到最后也确实感动了一把。大约我还是觉得曹氏的故事叙述有太多的成人视角和思维的成分。我还是希望应当有一些比较纯粹的儿童文学读物,有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上略谈无关意作品本身的评价,主要的是由此偶感当前的学生读物市场。因为我提倡跟着课本读经典,而本书又标注为儿童文学,孩子手头多有,但似乎比不上“查理X世”之类更受欢迎。泛滥于学生书堆里的“龙族几”、“某某炼成记”,甚至还有“N宗罪”等系列,以及最近似乎渐为兴起的心理学类读物,似乎也并非学生真正所需或者能适合的,我疑心也并不一定就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当然,好多我本人也实在读不下去,所以不熟悉孩子们到底是否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只是一直隐隐觉得现在虽然读物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依然很匮乏。
我记得自己上学的那会儿课外阅读还是蛮丰富的,虽然的确可读物真正少得可怜。但有充足的时间,除了专门的课外活动,饭空休息时间是完全自由的,并没有专门的老师来管理着上所谓的小自习。而且学校阅览室是正常开放的,校园阅报栏的报纸也定期更换。是的,那时候哪儿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烂书,县城新华书店只有两三个分类书架,区上只有在百货商店辟出货架一角放着很少的几本书代卖。我们的语文老师张廷兴先生鼓励我们想办法凑钱订报刊,最奢华的就是有个有钱的师兄订了一份“儿童文学”。但是,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在这有限的文字环境中贪婪的吮吸精神营养。我的基本阅读就是在学校阅览室里、校园阅报栏前,以及和同学们互换交流报刊杂志中积累起来。
前天到新学校去开会,因为早到了会,信步溜达到会议室附近的阅览区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峰回路转的曲径,各种名著佳作,必读篇目煌煌满架,码排地整整齐齐,可称是大气磅礴。以前我也曾到过好多以阅读为特色的名校参观过他们的气势恢宏的公共开架阅览区,原来现在我们身边新建的学校也已经完全能够做到了。大多数图书都是熟悉的,也显然都是整理过,我无意翻阅,但走马观花看看满墙都是的名人名言,都是鼓励学生多读书的吧。
我不知道这些设施利用率怎么样,即便这都是开放的,学生们是否有自主时间?以我的经验,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标和检查的吧。而下来验收或检查的先生们往往并不太喜欢也的确没有时间读书,所以打造这些设施的人也就是为了表面上好看而失之粗疏。
不信你看这一块板子上,错别的字并不多,大致能看出是三毛的话吧。不过这不经意的一错,倒微微少了本该有的书香气,略略漏出官僚气的敷衍。
2021-07-17
按图纠错:答案应该能出现在评论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