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亡国是因为君主昏聩无能,但马克思告诉我们个人英雄是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所以在实际上大多数的亡国不是因为君主的无能,而是天下的“势”已经变了,历史注定要前进。当面临亡国之灾时,大多数的君王其实都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奋勇向前用尽一切办法来挽救自己的王国,无奈王朝气数已尽,仅凭他们的力量是难以扭转乾坤,而最终的结局往往都是身死国灭殉国而终。纵观历史,拜占庭帝国的末代之君君士坦丁十一世算是这类人中最好的代表了。
君士坦丁十一世出生于君士坦丁堡,他的父亲曼努埃尔二世有十个孩子,他排行老八。在父母的监督下,君士坦丁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君士坦丁堡中渡过。1425年父亲去世之后他的大哥即位,称约翰八世。由于膝下无子,约翰八世任命他的弟弟君士坦丁十一世为其继承人。然而登上皇位是条不平静的路,由于父亲的孩子太多,君士坦丁注定要和自己的兄弟们相争。彼时拜占庭的形势非常不乐观,几任皇帝都曾经远赴西欧诸国寻求帮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君士坦十一世的祖父约翰五世甚至在罗马宣布皈依公教,然而教廷还希望公正教能与天主教合并,这个要求在君士坦丁堡受到了相当的阻力。作为下一任的继任者君士坦丁是支持两教合并的,而他的兄弟们则是反对的一方。幸好母亲支持君士坦丁,经过一番竞争他最终成为了拜占庭的末代皇帝,俗称君士坦丁十一世。
然而当了皇帝的君士坦丁却高兴不起来,拜占庭帝国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地步了,一百年间曾经强大的帝国只剩了君士坦丁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零星几个地盘了。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把拜占庭首都周围的土地都占了,灭掉君士坦丁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早些年为了援助拜占庭,来自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瓦拉吉亚,波西米亚,教宗组织的西欧志愿军等在1428-1448年间先后被奥斯曼帝国穆拉德二世击败,这一系列失败的战争,让其他基督教国家在此后基本上放弃了击败奥斯曼的想法,可以说,几乎失去了信心。为了让自己的帝国能多延续几年,君士坦丁乘着奥斯曼无暇顾及,花费了数十年苦心经营伯罗奔尼撒半岛,通过联姻和战争1444年他几乎控制了整个半岛,甚至一度打败了受奥斯曼庇护的雅典大公,成功的掠夺到大量资金用于充实君士坦丁堡的防御。然而好景不长,奥斯曼从瓦尔纳之战中抽出身来立刻横扫了摩里亚半岛,不屈的君士坦丁靠着东拼西凑的杂牌军和一堵小围墙顽强的抵抗了一周最终失败,6万多希腊人被奥斯曼掠为奴隶,苦心二十年的经营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眼见外部力量没办法援助,而通过扩张领土来积蓄力量也失败了,陷入了绝望的君士坦丁决定孤注一掷,他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数百年间成功抵御了无数外地入侵的君士坦丁堡的三重城墙和金角湾的铁索了。他的如意算盘是这么计划的,反正奥斯曼迟早都是要吃掉自己,那么何不如奋力一搏还能赢得稍许生机。恰逢奥斯曼帝国新苏丹上任,国内各种势力比较活跃,让新苏丹无暇顾及拜占庭。如果此时拜占庭引起战争,那么奥斯曼年轻气盛的年轻皇帝为了稳固统治,肯定会义无反顾的应战,他也需要一场胜利了平息国内的矛盾。但是如果拜占庭靠着高达的城墙击败了新苏丹呢?说不定就能引起奥斯曼帝国新一轮的纷争,只要奥斯曼失败了,拜占庭那些潜在的一直在观望的盟友们肯定会借此机会从奥斯曼身上捞取好处,而拜占庭自己说不定也能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夺回一百年来丢掉的祖宗基业,最不济也能让拜占庭在苟延残喘几十年。
不得不说君士坦丁堡的算盘打得真好,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他也很曾一度接近了自己一直计算的成果。靠着三重城墙和金角湾的铁索,君士坦丁靠着7000多名卫兵抵抗奥斯曼二十万大军将近两个月,久攻不下的奥斯曼人依然士气全无,在内奥斯曼的大维吉尔(帝国首相)一直在劝说苏丹放弃围攻以免遭遇更多的耻辱;在外匈牙利宣布和奥斯曼的和平协议即将失效,而威尼斯的援助舰队也已经上路了。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君士坦丁计划的方向发展,然而这一切都在1453年5月29日这一天戛然而止,奥斯曼的苏丹在这一天下令发动最后一次总攻,而鬼使神差的是君士坦丁堡因为疏忽有一扇小门没有关闭,当无数穆斯林攻入君士坦丁堡的内城时,意识到大限已去的君士坦丁举起宝剑冲向了潮水一般的敌群……
作为罗马帝国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王者,君士坦丁以身殉国,没有辱没罗马帝国历代先贤建立起来的尊严和荣耀。这位生不逢时的“不幸皇帝”享年49岁,为了维持拜占庭的命脉,他竭尽全力英勇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伊斯坦布尔的君主英勇无畏,不肯投降”一向很少尊重异教徒敌人的奥斯曼这样记录了君士坦丁十一世无惧的样子。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名天使在奥斯曼人攻入君士坦丁堡时下凡拯救了君士坦丁,他将皇帝变成了大理石像并深藏在君士坦丁堡的地下,等到基督徒再次征服这座城市时他必将重返王位,给世人带来无限荣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