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除了《药》,鲁迅的这一篇高水平也写透了看客

除了《药》,鲁迅的这一篇高水平也写透了看客

作者: 阿卷AJuan | 来源:发表于2020-04-17 22:43 被阅读0次

    鲁迅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揭露是很深刻的,尤其“看客形象”,更是深入人心。除了《药》(1919)里的“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在《彷徨》里,还有一篇《示众》写的也是围观的看客。

    《药》主要讲述的是华老栓夫妇给儿子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还是有主要情节的,其中穿插了对麻木不仁的看客的描写,而在1925年发表的这篇《示众》里,并没有什么主要的情节,也没有什么主要的人物,只是一个发生在夏天的短暂场景:犯人示众、众人围观。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鲁迅是如何刻画这群看客的人物形象的。

    车夫和胖孩子是从头至尾都出现的人,他们就在这示众地点的附近,看到有人来了,这包子店的胖孩子“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驳过来的皮球一般”,非常迅速地就跑到了犯人附近,这可不就是那些喜欢看热闹的孩子们吗?他们什么也还不懂,但却已经自发地凑上前去,不知道是该说是人性的本能?还是受周围大人的影响?

    因为,鲁迅写“刹那间”,犯人的身边就已经围了大半圈的看客,也不知道这些看客是怎么突然出现的?明明是盛夏,太阳马上就要当头照了,大家都热得晕晕的,有气无力的,却因为有犯人出现,而瞬间有了精神,围了过来。

    而在这些看客之中,有赤膊的红鼻子大汉,他因为体积过于庞大,而挡住了之后来围观的看客;有研究犯人背心上汉字的秃头老头;还有抱着孩子想乘机挤进来的老妈子。鲁迅的描写相当干脆利落,“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这可不就是想占个好位置看看热闹么!

    又有学生“飞奔而来”,想要钻过人群一探究竟,却被赤膊大汉所挡住,于是孩子就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这正是那些活泼好动、不甘落后、不嫌事大、一定要凑热闹的熊孩子。

    这时,看客中有一个工人模样的人问秃头老汉这个犯人所犯何事,但秃头老汉不回答,只是盯着他,以至于其他人也开始盯着他看,逼着工人模样的人退出了围观。这群看客并不太关心犯人究竟所犯何事,甚至有人询问,也会抱着敌意审视对方,似乎在说:他一个犯人,你问这干嘛?

    在用眼神劝退了工人模样的人后,这围观的看客仿佛永不缺人,不断有人补上。又来了一个长子,他个高,后面的人就得伸长了脖子。人就是这样,只要看到有人在围观,就想上去看看,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知道后也从来不会做什么,只可能是做做谈资,在和别人说话聊天的时候提上一嘴,又或是直接也就忘记了。

    也正因为长子的遮挡,“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长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鲁迅先生确实观察入微,将人们下意识地表情动作精准再现。而后这瘦子喷出的热气又惹恼了前头的长子,围观的看客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非常多的小事情。

    但所有看客的眼光都聚焦在巡警和犯人身上,仿佛他们就是这街角表演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着所有看客的心。人靠人,肩靠肩,总会有些碰擦,女人疏好的头发碰到了车夫的鼻梁都是有的事。而这些看客,如果有人打扰自己,反而还会有些不开心,但却不好说些什么,有的人还会拿着吃食来喂食别的看客。

    这个舞台永远在,只是台下的看客换了一茬又一茬,送走了旁人,又迎来吃着瓜子的学生,送走了,又补上了一个椭圆脸。

    可看客的好奇心总会消散,烈日逐渐当空,众人来得快,去得也快,“圆阵离开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大家转过头就继续自己的寻常日子了,恢复了往常的生活,好似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巡警和犯人的,看客也没有去管他们接着走向哪里。胖孩子依旧在吆喝自己早已冷掉的“热包子”,车夫则继续拉车。

    鲁迅用白描的手法在这一篇短短的《示众》之中,刻画了18个人物,除了巡警和犯人,其余都是看客,通过这种群像描写,就像是用放大镜放大了看客围观的那一幕,镜头对准众人,随着人物空间的变化转化视角。

    但读者也能发现,我们自己其实也是一名看客,围观着舞台中央的犯人和这一圈看客——这些小说人物在围观的同时,也正在被读者注视着。不过,这些看客,如果换到今天来,怕是都会先举起手中的手机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除了《药》,鲁迅的这一篇高水平也写透了看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id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