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非出版行业的普通人,彻彻底底的外行,基本上我对书籍的讨论都局限于内容和作者。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来看待书籍:不再将书本视为一种工具,知识的载体;而是将书本视作一个独立的物体。作者在中文版的前言中说:“我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书籍不仅是页面上的文字,它们还曾经被拥有、被阅读、被收藏、被代代相传,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独特的历史。一本书的实体形式、文字内容、个性历史等各方面,共同组成了这本书的整体。”
在作者的眼中,书本不再是文字的容器,而是一件精心打造的艺术品。就像博物馆里几千年前原始人类用来装水盛酒的陶土制品,纵然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件日常的盛器,却并不妨碍它作为一件艺术品存在于世。
在这本书中,作者谈到的版式、设计、字体、封面、插图等等因素,在我过往的阅读经历中,它们的存在就像空气——分明存在,但却总被无视或忽略。但是,在作者眼中,这些因素都像珍宝,正是它们让书本作为一种艺术品熠熠生辉。在欧洲历史上,一本制作精美的书,或是拥有精美插图的书籍,往往会被视为独立的艺术品。这个时候,书本就有了美学上的价值。它会被印刷得极其精美,还会遇到不同的藏家。后人甚至可以通过藏书记录,推断出藏家的品位、智识和财力。更有甚者,研究者可以通过藏书家们留在书上的批注,深入他们的思考过程,研究他们的思想。我们总说书籍记载历史,书籍本身,不也正是历史吗?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纸质书还有未来吗?在这本书出版的2019年,电子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市面上大行其道。智能手机、Kindle等掌上阅读工具,不仅渐渐取代了纸质书的地位,而且对传统出版行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有很多人认为在未来,纸质书最终会被电子书彻底取代。在我看来,剥离出书本的艺术性,单就内容承载来说,也许这类观点没错。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视角,把书本视为一种艺术呢?也许在这个时代,书籍本身的艺术性反而更能得以发挥。
人类发明照相机已经上百年,哪怕现在的3D打印和人工智能可以完美复刻任何物体,绘画依旧是一种令人迷恋的艺术。我想,在未来的电子时代,拥有一本旧时代的纸质书,能够坐在桌边细细逐页品读,或许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吧。
内容摘抄:
² 书籍象征着智慧、有价值的追求、永恒的成就。
² 焚书是一种能够煽动情绪的文化意象。
² 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形象与书籍相联系,因为书籍让他们看上去谨严而博学。
² 乔伊特·海耶尔 Georgette Heyer,她的小说通常被认为是中产趣味的历史浪漫故事。
² 书的封面不仅可以表达文本的内容,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取向。
² 花哨的书籍装帧显示出顾客能支付得起额外的费用,这些人可能希望通过书籍来显摆自己的财富或地位,也可能他们送去装帧的是特别重要的书。
² 书籍可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有着超越文本的意义。
² 新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改变,可以预见在未来社会,书籍将不再是传播思想和信息的主要媒介。这种改变将不可避免地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