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城上学的路一共有三条,我们自行将其分别命名为大路、中路和小路。
大路较宽,可以通行车辆,是用相对比较大的大青石头和泥土混为一体镶嵌而成的(估计那时候还没有碎石机),这要与今天的柏油马路比较起来,真是有着天壤之别。晴天看起来还算好,就是不能过车,一旦有车辆从身边呼啸而过,地上的黄土被滚动的车轮顺势卷起,很难不让人灰头土脸的。碰上雨天就没法说了,满地的泥泞夹杂着星罗棋布、密密麻麻、大小不等的水坑,稍不留心就有可能失足其中,令整个裤腿瞬间就湿透了!
小路比大路略窄,主要通行马车和牛车,偶尔也能见到骡子拉车。这条路到了秋收之前的时候我们是不大敢走的,仅仅只是因为道路两旁庄稼地里的苞谷(玉米)长得实在是太过于高大、太有些茂密了,就算是结伴同行,也会时不时生出强烈的不安全感,总觉得苞谷地里会突然冲出几个劫匪来,把我们全都给劫持带走了。
中路因为介于大路和小路的中间,算是通往县城比较笔直的一条线路,路程也比其他两条线路短。只要是擅长于走羊肠小道,且能够小心谨慎地防止跌到河沟里,就完全可以选择走这条线路。但唯一让人感到恐惧和担忧的,是中途必须要经过一片乱坟区。假如平日里听长辈们讲牛鬼蛇神的故事多了,每每走到这里,都得撒腿就往前跑,仿佛动作一慢,就会被地下那些冤屈的鬼魂勾走魂魄。
三条道路各有利弊,走的时间长了也就找到了如何有效利用的基本规律。若不担心上学迟到,就可以悠哉悠哉地沿着大路走;如果胆子足以支撑作为男子汉的壮举,选择从中路出发也不适为一种明智之举;倘若还能够把自己变得如同劫匪一般凶悍,随时走走小路又有何妨?
一天四个来回,算起来大约有二十多里地。一年走下来,也有好几千里的路程。等念完了中小学,估计我们走过的路程,与当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英雄壮举不相上下,甚至还有些过之而无不及。如此这么一想,还真让人产生了一种无比的自豪感与优越感。
(待续)
2019.10.20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