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Optimization Landscape and Expre

Optimization Landscape and Expre

作者: 馒头and花卷 | 来源:发表于2019-11-22 12:50 被阅读0次

Nguyen Q C, Hein M. Optimization Landscape and Expressivity of Deep CNNs[J]. arXiv: Learning, 2017.

BibTex

@article{nguyen2017optimization,
title={Optimization Landscape and Expressivity of Deep CNNs},
author={Nguyen, Quynh C and Hein, Matthias},
journal={arXiv: Learning},
year={2017}}

这篇文章,主要证明,在某些不算很强的假设下,CNN的最后的损失(文中是MSE)能够达到零,而且能够满足其的网络参数的无穷多的. 另外,还有"局部"最优解都是全局最优解的特性. 证明主要用到了勒贝格积分的知识(实际上,这一部分应该算在另一篇论文上,没去看),以及更多的代数的知识.

主要内容

基本的一些定义

X=[x_1, \ldots, x_N]^T \in \R^{N \times d}为输入的N个样本,而Y=[y_1, \ldots, y_N]^T \in \R^{N \times m}为对应的N个标签.

假设网络共有L层,n_k为第k=0, 1, \ldots, L层的宽度,也即神经元的个数. 用f_k: \R^d \rightarrow \R^{n_k}表示由样本x到第k层的输出的映射.

patches: 我们将每一层的神经元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的长度相同,且是包含所有神经元,并且没有俩个patch是完全相同的. 假设,每一层被分成P_k份,长度为l_k. 则,可以表示为
\left \{ \begin{array}{ll} \{x^1, \ldots, x^{P_0}\} \subset \R^{l_0}, & k=0, \\ \{f_k^1(x), \ldots, f_k^{P_k}(x)\} \subset \R^{l_k}, & k = 1, 2, \ldots, L-1. \end{array} \right.

filter: 假设每一层有T_k个filters,则 W_k = [w_k^1, \ldots,w_k^{T_k}] \in \R^{l_{k-1} \times T_k}, 1 \le k < L . 容易知道n_k=P_{k-1}T_k, 并假设第k层的偏执为b_k \in \R^{n_k}. 如果是全连接层,很明显,n_k=T_k.

激活函数: 用\sigma_k表示第k层的激活函数, entry-wise.

卷积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上面的定义可以这么理解,先拿出第一个patch,用所有的filters操作一遍,并加上偏置,再通过激活函数为最后的输出,然后再拿下一个patch... 一般的卷积层,其实就是相当先分patch,再利用卷积核处理,当然这里可能存在一个排序的问题,但是作者证明的结论的过程中不需要排序.

全连接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池化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改写卷积层

为了更形象的表示,作者弄了一个线性映射\mathcal{M}_k: \R^{l_{k-1} \times T_k} \rightarrow \R^{n_{k-1} \times n_k}. 看如下的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也就是说,输入是5维的向量,卷积核是3维的,滑动为1. 相当于把扩充至,且只有所作用的patch的对应位置不为0. 这样就能用一种全连接层的是视角去看待了,而全连接层的. 所以,我们不需要再管patch了,来了一个输入,只需,然后进行加偏执和激活函数的操作即可,具体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义损失函数:

假设2.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第k个卷积层,存在使得是满秩的. 并且从下面的话中可以发现,只要patches满足之前讲的那些假设,那么这个假设便能够成立. 问题是,我不知道这个假设如何证明.

引理2.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理2.5告诉我们,让U_k满秩的W_k不仅存在,而且很多,多到让U_k不满秩的W_k的勒贝格测度为0. 也就是随便走两步都能满足假设.

假设3.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假设看似很强,但是作者指出,可以通过对样本添加一个噪声来满足.

假设3.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激活函数是连续非常数,且有一些极限性质.

引理3.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LU, Sigmoid, Softplus等一些常见的激活函数都是满足上面的假设的.

定理3.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条件1是第一层和第k层为卷积或者全连接层. 满足这些条件,则有\{f_k(x_1), \ldots, f_k(x_N)\}线性独立,也即F_k满秩.

定理3.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这里的条件1是第一层到第k层均为全连接层或卷积层. 则令不满秩的网络参数的勒贝格测度为0,也就是说,满秩是平凡的.

推论3.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找到网络参数,满足训练0误差.

假设4.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这里假设整个网络不包括池化层,且最后的输出层是全连接层.

并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理4.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解析函数,这是复变函数里的东西,不同的版本有出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少是无穷次可导的, 所以ReLU自然不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引理4.2说明F_k, U_{k+2}, \ldots, U_L满秩是很容易满足的.

引理4.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理4.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理4.4告诉我们,中的所有的驻点(关于)都是最小值点.

定理4.5

作者考虑一个具体的分类问题,则CNN最后的输出应该为Z \in \R^{m \times m},即有m类,如果样本x_i属于第j类,则Y的第i行为Z的第j行. 所以,一般情况下,Z为单位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第层为全连接层.

Proof

引理A.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解析函数,如果不恒为0,则\{x \in \R^n| f(x)=0\}的勒贝格测度为0, 也就是几乎处处不为0呗.

引理2.5 证明

U_k = \mathcal{M}_k (W_k) \in \R^{n_{k-1} \times n_k}, 因为\mathcal{M_k}是一个线性映射,所以U_k的每一个元素都是W_k的一个线性函数的像. 又U_k的每一个m \times m, m = \min \{n_{k-1}, n_k\}行列式是一个多项式函数,所以是解析函数,而解析函数的复合依旧是解析函数,所以每一个行列式都是关于W_k的一个解析函数. 而根据假设2.4,我们知道,存在一行列式不恒等于0,所以根据引理A.1, 引理2.5可得.

引理3.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理3.4

引理D.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是,我们能找到一些网络参数,使得不同的样本的各元素不同.

证明: 这个证明可以通过归纳法证明,只要我们找到W_1, b_1使得f_1^p(x_i) \not = f_1^q(x_j)成立,后面的结果也就可类似推导成立了. 且因为全连接层是卷积层的一个特例,所以只需证明是卷积层的时候成立即可.

Q=[a^1, \ldots, a^{T_1}] \in \R^{l_0 \times T_1}表示,其中每一列都是一个filters. 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显然,属于的元素,要么使得不满秩,要么使得有俩个元素相同,则其补集一定满足引理D.1的结论. 所以我们只要证明这个补集不是空集即可.

根据假设3.1,x_i^p \not = x_j^q, i \not = j, 所以\langle a^t, x_i^p \rangle-\langle a^{t'},x_j^q \rangle=0是一个超平面,显然,其测度为0,而有限个这样的超平面的并依旧是零测集, 所以S的后半部分的测度为0. 而前半部分,根据引理2.5可知,其测度也为0,所以S的测度也为0.

如果,我们证明g穿过激活函数依旧保持那些性质的话,关于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的证明就结束了.

既然\sigma_1是个连续的非常数函数,那么存在一个区间(\mu_1, \mu_2)使得\sigma_1在其上存在双射(这个存疑,不是有一个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导的函数吗,那个也能满足?).

我们先固定Q \in \R^{l_0 \times T_1} \setminus S, 令\beta \in (\mu_1, \mu_2). 并令\alpha >0 以及W_1 = \alpha Q, (b_1)_h=\beta.

既然\beta \in (\mu_1, \mu_2), 我们只需要选择足够小的\alpha, 就能满足\alpha \langle a, x_i^p \rangle+ \beta \in (\mu_1, \mu_2).

对于任意的h,v, h=(p-1)T_1+t, v=(q-1)T_1+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任意的 以及足够小的(注意,因为对于足够小的, 单调,所以若为0,则需要原像相同,而这由的选择保证不可能).
于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结果还要更加强一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只要再证明对池化层也成立即可.

假设对前k层都成立,第k+1层为池化层. 于是n_{k+1}=P_{k}, 且对于p \in [P_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既然(8)成立,所以, 自然,其最大值也不同,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结论对于池化层也成立.

定理3.4的证明, 仅说明其证明思路. 根据引理D.1,我们可以找到网络参数,使得第k-1层满足:f_{k-1}^p(x_i) \not = f_{k-1}^q(x_j), i \not = j. 所以,接下来,只要找到W_k, b_k使得最后的A:=F_k \in \R^{N \times n_k}满秩就可以了.

先定义Q=[a^1, a^2, \ldots, a^{T_k}] \in \R^{l_{k-1} \times T_k}以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和引理D.1的证明类似,S的测度为0,Q的列可以取到\R^{l_{k-1}} \setminus S,并且满足\mathcal{M_k}(Q)满秩(因为满秩的集合测度不为0).

既然激活函数\sigma_k连续非常数,一定存在\beta, \sigma_k(\beta) \not = 0. 则定义W_k = [w_k^1, \ldots, w_k^{T_k}]和偏执b_k, 且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应的,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调整x_i,x_j的顺序,使得下列式子满足:
\langle a^t, f_{k-1}^p(x_i) -f_{k-1}^p(x_j) \rangle < 0, i<j.

接下来,根据对激活函数的假设(假设3.2),可以分成俩种情况来证明:

首先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妨设, 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收敛到最后是一个上三角矩阵. 再看一般的的前N行N列(我们只要证明这个行列不为0,则就满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分解,就是最开始的行列式的定义,取不同行不同列的乘积的和(还有相应的符号). 易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 就是的序. 所以.

既然行列式关于\alpha的连续函数,一定存在足够小的\alpha使得行列式不为0,即A(\alpha)满秩, 这样,W_k, b_k就找到了. \mu_+=0的证明是类似的.

另一种情况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证明也是类似的,只是取充分大的.

定理3.5

定理3.5的条件更强,能够保证f_k是关于W_l,b_l的一个解析函数,那么F_k = [f_k(x_1), \ldots, f_k(x_N)]^T \in \R^{N \times n_k}N \times N的子矩阵的行列式也为解析函数,既然我们以及找到了这样的W_l,b_l使得某个子矩阵的行列式不为0,根据引理A.1可知,令F_k不满秩的W_l, b_l的参数的集合的测度为0.

推论3.6

既然,我们能够找到参数(W_l, b_l)_{l=1}^{L-1}使得rank(F_{L-1})=N, 我们的任务就是找一个\lambda \in \R^{n_{L-1}}使得F_{L-1}\lambda=F_L, 显然
\lambda = F^T_{L-1} (F_{L-1}F_{L-1}^T)^{-1}y,
满足这个条件.

引理4.2

S_k = \{(W_l, b_l)_{l=1}^L | F_k, U_{k+2}, \ldots, U_L满秩\}.
显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表全集.

后面的第一部分根据定理3.5可知测度为0,第二部分根据引理2.5可知测度亦为0,所以后面的部分测度为0. 所以\mathcal{P} \setminus S_k的测度自然也为0.

引理4.3

首先,介绍一下 Hadamard product (阿达玛积), \circ,
(A \circ B)_{ij} = A_{ij} B_{ij},
即矩阵对应元素相乘,当然这要求A, B行列相同. 阿达玛积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A \circ B = B \circ A, \\ A \circ (B \circ C) = A \circ B \circ C, \\ A \circ (B + C) = A \circ B + A \circ C.

另外, (A \circ B)^T = A^T \circ B^T是显然的,以及
\begin{array}{ll} \mathbf{Tr}(A \cdot (B \circ C)) & = |A^T \circ B \circ C| \\ &= \mathbf{Tr}(A^T \circ B \cdot C^T) \\ & = \mathbf{Tr}(A \circ B^T \cdot C). \end{array}

再证明引理4.3之前,我们需要先推导出损失函数与U的梯度关系,我们先整理一下:
损失函数:
\Phi = \frac{1}{2} \|F_L-Y\|_F
L层为全连接层,所以:
F_L = G_L=F_{L-1}U_L + \mathbf{1}_N b_L^T \in \R^{N \times n_L}.
G_k = F_{k-1}U_k + \mathbf{1}_N b_k^T \in \R^{N \times n_k}, \\ F_k = \sigma_k(G_k) \in \R^{N \times n_k}, \\ k = 1, 2, \ldots, L-1.
U_k \in \R^{n_{k-1} \times n_k}, k =1,2,\ldots,L.

定义\Delta_k, 其中的(i, j)元素为\partial \Phi/ \partial (G_{k})_{ij}.

\begin{array}{ll} \mathrm{d} \Phi & = \mathbf{Tr}((F_L-Y)^T\mathrm{d}F_L) = \mathbf{Tr}((F_L-Y)^T\mathrm{d}G_L) \\ & = \mathbf{Tr}(\Delta_L^T \mathrm{d}G_L) = \mathbf{Tr}(\Delta_L^T(\mathrm{d}F_{L-1})U_L+\Delta_L^T F_{L-1} \mathrm{d} U_L) \\ &= \mathbf{Tr}(\Delta_L^T F_{L-1} \mathrm{d} U_L) + \mathbf{Tr}(U_L\Delta_L^T\mathrm{d}\sigma_{L-1}(G_{L-1})) \\ &=\mathbf{Tr}(\Delta_L^T F_{L-1} \mathrm{d} U_L) + \mathbf{Tr}(U_L\Delta_L^T\sigma_{L-1}'(G_{L-1}) \circ \mathrm{d}G_{L-1}) \\ &=\mathbf{Tr}(\Delta_L^T F_{L-1} \mathrm{d} U_L) + \mathbf{Tr}(U_L\Delta_L^T \circ {\sigma_{L-1}'}^T \cdot\mathrm{d}G_{L-1}) \end{array}
所以:
\Delta_L = F_L-Y, \\ \Delta_{L-1} = \Delta_LU_L^ T \circ {\sigma_{L-1}'}(G_{L-1}), \\ \nabla_{U_L} \Phi = F_{L-1}^T \Delta_L.

类似可证明:
\Delta_l = \Delta_{l+1} U_{l+1}^T \circ \sigma_{l}' (G_l), \quad k+1 \le l \le L-1, \\ \nabla_{U_l} \Phi = F_{l-1}^T \Delta_l, \quad k+1 \le l \le L.

再引入俩个引理,比较简单便不给出证明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已经知道\nabla_{U_{k+1}} \Phi = F_k^T \Delta_{k+1}, 并用\otimes 表示克罗内克积, 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界的证明是类似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理4.5

定理4.5前半部分的证明,既然第k+1层为全连接层,对于驻点,我们有\Delta_{W_{k+1}} \Phi = 0 = \nabla_{U_{k+1}} \Phi, 再根据定理4.4即可证明.

后半部分的证明,首先,我们证明我们能够找到W_{k+1}使得F_{k+1}的秩为m, 且对应相同标签的样本,比如样本i, j对应同一个标签,那么F_{k+1}的第i,j行是相同的. 在k+1层之前,我们可以找到\{W_l, b_l\}_{l=1}^k使得range(F_k)=N.

Case1:k=L-1

那么rank(F_{L-1})=N, 直接令W_L=F_{L-1}^T(F_{L-1}F_{L-1}^T)^{-1}Z就能使得\Phi=0, 且W_L满秩.

Case2: k=L-2
那么rank(F_{L-2})=N, 令A\in \R^{m \times n_{L-1}}为行满秩矩阵,且A_{ij}\in range(\sigma_{L-1}). 再定义D \in \R^{N \times n_{L-1}}, 并且
D_{i:}=A_{j:},
如果第i个样本的标签为j. D_{i:}表示D的第i行.
只需要令W_{L-1}=F_{L-2}^T(F_{L-2}F_{L-2}^T)^{-1}\sigma_{L-1}^{-1}(D), 于是
F_{L-1} = \sigma_{L-1}(F_{L-2}W_{L-1}+\mathbf{1}_Nb_{L-1}^T)=D,
其中令b_{L-1}=0.
接着,我们只需要令
W_L = A^T(AA^T)^{-1}Z,
便能得到\Phi=0.
注意,W_{L-1}并非满秩的.

Case 3: k \le L-3

类似的,取E\in \R^{m \times n_{k+1}}, 且E的元素无一相同, E_{ij} \in range(\sigma_{k+1}).
定义D \in \R^{N \times n_{k+1}}:
D_{i:} = E_{j:},
如果样本i标签为j.

构建
W_{k+1} = F_k^T(F_kF_k^T)^{-1} \sigma_{k+1}^{-1} (D),
b_{k+1}=0, 则F_{k+1}=\sigma_{k+1}(F_kW_{k+1}+\mathbf{1_N}b_{k+1}^T)=D, 于是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此时,把k+1L看成一个新的网络,我们相当于输入m个样本,我们只要构建\{W_l\}_{l=k+2}^L使得\Phi=0, 根据Case 1可知,只要在第L-1层保持满秩即可.

首先,因为E的各元素都不同,所以F_{k+1}的各元素亦不同,这就满足了假设3.1;
其次,k+1L-1都是卷积层和全连接层;
第L-1层的宽度大于样本个数m,这个来源于假设4.1的金字塔型的结构;
激活函数满足假设3.2.

所以,根据定理3.4,我们可以知道,存在\{W_l\}_{l=k+2}^L能够使得L-1层满秩,而且这样的参数是很多很多的.

最后选择W_L=F_{L-1}^T(F_{L-1}F_{L-1}^T)^{-1}Z即可. (W_l, b_l)_{l=1}^L \in S_k.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Optimization Landscape and Expr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nf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