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新发表的文章,右上角有个醒目的注释:(钻进耳朵的小人是女娲眼中的泪珠,寓意着造符)
不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梦里我都把它理解为文章生涩句子的注释,有助于后人理解,也把它的寓意想成是造福人类。
我又整体看了下这篇文章的布局,作者的名字藏在背后不显露。当然,我不关心是何人所写,只关心是在什么时候发表的,一看时间,这数字竟然会不断往后推移。我也不清楚是过了多久,也许是漫长的一世纪过后,不管是批判还是赞赏,至少可以证明人们开始接受这些文章了,可我等不了这么久。虽然作者只是个躲在文章背后的声音,但我清晰地知道这位批判我的第一人不是中国人,而是个外国人,还是个外国女人。
文章开头就像我们写英语作文那种辩证观点,先来简单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价值和成就,说说贡献一类的正面话语,紧接着一个but否定我。她表示我的文章里弱化了男人的角色,通俗一点说就是把男性群体批判过头了,说实话,我是接受这种意见的,早就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对男性负面言论过多可能会使人产生某种思维倾向。事实上大家都清楚,男性的社会价值和女性的社会价值是同等的,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罢了,只有致力于双方平衡的,哪有故意磨灭任何一方的存在价值。
不过,当下的问题当下看,若我所言确有其事,那就不必怪到我头上了。
文章页面上有四只笔,我思量一下,把强势那一枝笔收了起来,今后我会模糊言辞,尽量不这么直白地表达出来。
我从床上起来,和我的家人们讨论文学评论这回事。
这有一部分所谓的“学者”,是不会从整体来看文章的,他们往往盯着个别的几篇,然后揪到一点问题就死磕到底, 并且还把这种精神称之为“学术精神”。这种人其实没多大能耐 ,反而借别人的文章为自己造势,就是当下最讲学术精神的时代,类似这样的人也多如牛毛。劝戒后来人批评我的文章时,千万要读完我的全部文章再说话,避免高谈阔论。
我也提醒了穿红衣服的姐姐,让她注意她的写作,不要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反正我是不管,有的地方直接开骂了, 毕竟我是个性格直率的年轻人,让我整那套滑头的言辞,我学不来!”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句。
2017.12.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