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极简主义小组成长励志读书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二期

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二期

作者: 我是小抹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0:34 被阅读27次


《孩子也要断舍离》悦读二期

接受孩子的改变,是取得孩子信任的最佳途径

大人过得快乐,孩子才能过得积极



接受孩子的改变


物品像“过去的证据”一样,阴魂不散


孩子成长中的纪念品,

凝聚着美好的回忆。

如果不影响家长直面孩子的当下,

那就好好收着。

通过物品畅想孩子的未来,

更能对孩子和家长产生积极作用。

然而一旦过度留存,

物品就变成“可悲的证物”。

【孩子那会儿多可爱啊,

现在我都懒得说他了……】

此时的物品,

给了父母夸大过去的契机,

在他们的心里,

已经把孩子封印在了过去。

【自从有了这个东西,

孩子就变得不像话了……】

物品成为了父母放弃当下的借口。

【这么好的东西一定留着,

可孩子大了用不上就麻烦了……】

父母无形中在左右孩子的成长方向,

甚至扼杀了孩子其他的可能性。

保留纪念品和为未来准备的物品,

一定要给我们带来幸福感。

如果从一件物品身上,

感受到的都是负面阴霾的情绪,

即使再难割舍,

也请放弃这件物品,

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

也给自己一个重新看待他人的机会。


自尊自信,是生活的必需品、学习能力的起点


小抹查了《现在汉语词典》,

【“自尊”,

即尊重自己,

不对别人卑躬屈膝,

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自信”,

即相信自己。】

如果孩子从小陷入自我否定的状态,

认为我的存在本身是个错误,

我的所想所做都会以失败告终。

孩子就会放弃自主思考的权利,

更不要说积极投身实践,

对自己的结果负责了。

长此以来,

容易受制于人,

人云亦云,

盲从他人。

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孩子,

很容易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

所以他们失败,

总会推卸责任,

就算成功了,

也毫无成就感。

父母首先树立自尊心,

实践断舍离,

建立自我准轴。

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自尊心。

教给孩子“成长是美好的”,

让孩子愿意努力长大,

努力变成自己心中想要成为的样子。


人只要活着就一直在改变


孩子不会一直是你想要尘封的样子,

请不要刻意规划孩子的未来。

父母实践断舍离,

也在加速自己的变化,

亲子关系也会随之改变。

要正视这个规律,

无论是身体、知识和灵魂,

只要活着时刻发生变化。

接受孩子的改变,

也接受自己的改变,

才是取得孩子信任的最佳途径。


大人过得快乐,孩子才能过得积极


** “为了孩子”,不过是旗号而已


很多父母放弃自己的理想,

全心为了孩子,

却散发着无奈和虚无。

这样的父母总在有意无意地,

向孩子抱怨,

特别是孩子没有达到他们心中所愿的时候。

【我牺牲了自己,

就为了你吃了那么多苦,

你却……】

孩子在弱小的时候,

总会觉得很无辜,

我没有要求你为我牺牲啊!

看着父母整日疲于应付,

孩子从小就会认为生活只有艰难,

在幼小的心灵里徒增了巨大的负担。

一部分孩子,

很有可能崩溃甚至报复;

另一部分孩子,

则会没有自尊自信地活着,

自怨自艾甚至自闭,

无法立足于本该阳光快乐的世界中。

父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断舍离,

关注自己的人生。

【搞清楚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要怎么度过每一天才能开心;

面对困难不抱怨,

不以受害者自居;

感知生活的乐趣,

让自己活的充实而脚踏实地。】

这个摸索的过程,

必定会有艰辛,

甚至充满动荡。

即使留有再多遗憾,

或偶尔显露狼狈,

孩子也绝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父母的积极会让孩子明白,

人生本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风雨过后总有见到彩虹的幸福时刻。

看着父母始终努力,

不放弃自己的人生,

孩子会自发的,

感动于父母为家庭的付出。

父母的坚韧和快乐,

会让孩子如沐春风,

从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终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 看到“大人是愉快的”,孩子自然会埋头学习


原生家庭的影响,

是孩子初识世界的别无选择。

看到大人快乐的生活,

孩子会认为,

长大原来是一件这么愉快的事情。

一位好的老师,

是孩子人生的“第二任父母”。

通过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

孩子会自发地去选择,

感动于一位好老师的教导,

甚至成为自己人生的导师,

建立起纯粹的进取心,

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

【想要得到那位老师的表扬,

想要了解未知的世界,

想要学习更多,

想要成为老师那样的人。】


本期结语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

造就了孩子人生的,

高度和宽度。

每个人或多或少,

都有对物对人的执念。

说明你的人生必定有所束缚。

专注于自己的断舍离,

找到人生中更加宽广的可能,

从而带给孩子尽可能高的起点;

让孩子在爱和快乐中成长,

主动去思考、学习和实践,

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图,读懂《孩子也要断舍离》第二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pc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