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又陷入了写作的困局,对着电脑发呆了很久,为了保持写作的习惯,又实在需要写点什么。
参加弘丹老师的清晨写作,完整的坚持了21天的时间,每天早起打卡,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可是距离真正的写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与许多人相比,我依旧写的慢,写的内容也很干瘪,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碎碎念。
自己的思考又很少,有时候只是勉强的完成了任务。突然觉得自己这些年看的书并没有太多的给我带来改变,无非是让我变得更加关注内心,又或者说变得孤僻。
这或许是阅读方式的问题,而我此前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长久以来没有做出改变。越是写作越是明白,阅读不该是简单的读过。
要做笔记,要写书评。读书笔记关注的是书中具体材料的理解,书评则是全局的把握,这本书讲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作者说的有道理吗?
对写作者来说,书评的作用是整体把握书中的内容,对阅读书评读者来说,书评的价值是推荐书籍。
一篇好的书评要能让读者对书籍产生好奇,而不是简单的复述原文。
我因为最近在重新学习的阅读和写书评,对阅读和读书笔记有了些新的认识。
阅读其实是一件耗费极大精力的事情,尤其在没有掌握好的阅读方法的时候,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效率并不高。
要想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大量阅读时必须的,因为你没办法在一本书找到人生的所有答案,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除了一些简单的技巧:阅读不出声、用笔指读以及不回读外,最终要的是不断的练习。
在快速阅读之前你可能需要浏览下前言和目录,这部分可以帮助你了解书中大致讨论了哪些主题,值不值得读下去。并不涉及作者具体的观点,更多的是了解书的主题。
而快速阅读的目的是,找出书中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精读。如何挑选出有价值的部分,我的方式是画思维导图。完成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就是弄清楚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对于新的独特的观点,我们就有必要进一步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许多老生常谈的观点,则可以暂时搁置。
然后就是精读,精读的过程中开始作便签笔记。用自己的话复述或者转述这些内容,并且写作便签纸上,最好写下书中或者自己的案例。采取“理论+案例”的形式。
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利用到书评中,让书评不在是简简单单的评论,而变得有理有据。干瘪的评论很容易沦为对书的偏见,有理有据才是观点的表达。
写好书评的基本套路可以是这样,但不见得可以写出精彩的书评,真正好的书评是能够做到旁征博引,给读者带来书本以外的收获。
弘丹老师的写作课有一定的价值,但现阶段对我似乎不是很适合。我写作习的惯养成阶段,更重要的是写下去,课程内容太多,反而不利于我集中精力去写作。
另一方面我对自媒体文章始终不很有兴趣,我有兴趣的还是阅读这件事,我之所以想要写书评,也是是为了更好的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用四天的时间终于读完做了笔记,时间比较长,这是一种尝试,我在探索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为了更好的把书中的知识内化,也为了写书评时有东西可写。
接下来三天我会快速阅读《好好学习》这本书,然后在周末写下《如何阅读一本书》或者《好好学习》的书评。
之后的时间我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了,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书我都已经读过,但没有做笔记,导致现在我依旧觉得这些书并不是我的。
重读这些书很不容易,我甚至不知道许多书有没有重读的必要。这就是后果,以后读一本书一定要做笔记,写作书评。否则将要浪费很多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