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8679/55a23f67551b5a58.jpg)
文/弼马 图/马男波杰克
做樊登读书营点评官近快近一月时间,职责所在每日负责书友们的文章点评工作,并且同时鼓动点评小组内的书友们去点评其他书友的文章,以此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但其中不少书友因为是初次接触写作,文章明显存在不少的问题,整体看上去并不“赏心悦目”,反而让人有些吃力。
所以最近有些点评组成员向我提出质疑,
说每天看这么多有瑕疵的文章,这样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吗?会不会越写越差。
说老实话,我一开始的时候也会有这种质疑,但后来因为一位“烂片之王”,改变了我的想法。
001
前阵子,我关注了一位“烂片之王”电影博主,为什么叫他“烂片之王”呢?
因为他的电影解说不同于微博上其他的电影解说博主,他从不拆解优秀获奖电影,而是从犄角旮旯里挑出一些豆瓣评分平均在3分以下的“烂片”来拆解。
但拆解的内容十分犀利,并且有趣。
从他的“拆解烂片”系列作品中,我总结出,天下烂片皆逃不出两个原因:
一、演员演技差
他拆解到一部综艺的时候,吐槽一位演员。
在饰演《仙剑奇侠传》中赵灵儿,
他们在锁妖塔中的片段时,这位赵灵儿发现喜欢的人忘了自己而要去娶别人,但感情却毫无波澜,全程发愣瞪眼,以及一脸假笑。
就算有再好的剧本,也是白搭。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8679/e792e1fbe5c29d0c.jpg)
二、编剧剧本烂
剧本主要问题为编剧逻辑一塌糊涂,情节自相矛盾,无病呻吟。
他在吐槽一部悬疑片时候,有一个小环节让我印象深刻。
剧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学校发生了漏题事件,于是大侦探前去探案,在破案的环节中发现了一个突破口。
那就是,在试卷批量印刷之前,这个试卷的母版在考试前一晚,曾被放置于办公室桌上,直到天亮。
而此期间,有一位学生因为去过那个办公室而有了漏题嫌疑,但没有证据。
这时那位博主打出了一个问题和几个选项: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8679/a7c00ba1063d79af.jpg)
假如你在桌子上看到了考试母版卷,而且准备将内容偷到手,你会怎么做?
A:我是好学生,我不会这样干。
B:拿手机拍下来,轻轻松松
C:将放大镜放在母版上,等到晚上的时候用光源照射,这是母版就可以发射在房顶上,我再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
讽刺的是,这部烂片的剧本果然朝着第三个匪夷所思的方向去发展了,编剧费尽心机制造不合逻辑的矛盾点,于是乎自己又去解开了它,真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
看了很多期“烂片之王吐槽篇”,捧腹之余,我渐渐对这位博主生出几分敬仰,隐隐感觉到这位博主的逻辑之强悍和内力之深厚。
因为对于遭遇“烂片”这件事,我除了大喝一声:“烂片”,竟然就无话可说了。
我甚至觉得他可以去做一个编剧,哪怕是写不出惊天动地的剧情,但只要绕开他拆解过的烂片中的“雷区”,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002
再说回到点评文章这件事情。
在我看来,点评“瑕疵文”和拆解“烂片”这两件事,有着相似相通之处。
首先,“烂片”就等于另一种形式的“瑕疵文”。
演员的演技,不正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措辞和用句。
哪怕你拥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剧本,但是演员的演技尬到让人想用脑袋磕墙,大概也会把这部剧拖下神坛吧。
正如一篇核心内容非常优秀的文章,却满篇错别字和语句不通,还是会让人无法入眼。
而编剧的逻辑混乱就更不用提了。
就算是出道多年,经验老道的演员,也会因为编剧的逻辑满天蹿,而无力回天。
正如一篇排版整齐,语言还算流畅的文章,因为核心逻辑混乱而让人读来不知所云,排版再美又有何用呢。
003
其次,拆解“烂片”正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点评“瑕疵文”。
不论是拆解“烂片”还是点评“瑕疵文”,不正是能够让你像照镜子那样,从对方的漏洞和错误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吗?
而在提出点评建议或者“吐槽”的时候,更是一次在自己脑中重建正确答案的过程。
就像这位博主,在“吐槽”演员演技和剧本逻辑漏洞的同时,会不自觉地在脑中去构造一个相对合理的逻辑或是一份恰如其分的演技。
点评“瑕疵文”亦是如此。
如果你需要去点评这篇文章,并且要给出修改建议,那么点评文章这个动作,会强制性让你去思考,思考这篇文章背后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在你提出不妥之处的同时,也是帮助自己在写作的时候避免了一个个“雷区”,比如我今天跟一位书友点评的时候,顺便也点醒了我自己。
他在一篇“比尔盖茨教你如何精准扶贫”的文章中,讲到到比尔盖茨是如何帮助难民们脱贫。
其中举出一个案例:投资养鸡。
然后讲了比尔盖茨如何给难民投资养鸡,并且帮助他们达到了脱贫的效果,但讲完这个故事这篇文章就没有了。
我总觉得读来怪怪,最后发现,文章的问题是太过于“就事论事”。
我明白她其实是想借助“投资养鸡”这个事件,来说明对于扶贫这件事,不只是一次性物资捐助可以解决的,而应该要“授人以渔”,让他们学会如何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长期稳定的利益。
可惜,故事说完以后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就草草结束了。
这其实也是我平时写作时候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很多人跟我提起过,但我总是“当局者迷”,无法很明了地认识到这个错误。
而今天在“怼”他的同时,才突然醒悟自己写作时候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所要时时避免的“雷区”。
别人说一百遍“你要学会点题”,都不如自己去发现一篇不点题的文章到底有多别扭来得快。
所以,如果你问我,点评“瑕疵文章”能不能帮助自己提升写作水平?
我的回答是,是的。
004
正如《文心》一书中提起的:
“‘知道如此如彼是病,即不如此不如彼是健康,是正常’。”
我们在点评有瑕疵的文章时,经过思考和分析寻得了“病根”,知道这样是不健康的,那么反过来绕过这些“雷区”,不就是健康的了。
所以,我不但想提醒那些时常对我发问的书友们,更是想提醒我自己。
如果遇到“感觉不对”的文章,不如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这篇文章哪里“不健康”,如何才能算是“健康”的了。
以及,自己的文章是否也存在这样“亚健康”的状态。
相信抱着这样的思路去点评和学习他人文章,收获要比以前大得多。
005
点评如此,写作如此。
再进一步,做人亦是如此。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如果生活中遇到一些自己想不通的事情,见到一些做人不够“体面”的人,不如别急着评判他是一个“辣鸡”,而是看看他的问题到底何在。
如能善意提醒最好,如果不能,
拿来给自己当当镜子,也是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