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代里,孩子的成绩成为父母互相吹嘘的高级资本。
“我的孩子语文第一”
“我的孩子在全校的排名中总是前三”
“我的孩子在某次国际竞赛中获得了国际冠军”
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父母最关注的成绩问题,如何让好成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认可的力量
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在童年的时候都遇到过一位或几位的好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遇到一个认可孩子的老师是特别幸运的,我一个朋友语文一直特别好,高考137分语文成绩让我们崇拜不已。
她曾经说过一个事情,她说在她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她领读课文,并且夸她读的特别好,从今以后每次语文课都是她领读,为了在讲台可以领读的很好,她会在课下准备很久,她后来才知道这件事给她带来了价值感和认同感。
我的另一个同学经历了两次的高考,每次都是600分以上(河南考生),我曾经问过你为什么学习这么有天赋,他告诉我:“我爱学习,学习可以给我带来动力,求知欲和认同感推动我前进”
他说在他童年的时候,老师说:“大家一定都不喜欢看新闻联播吧”。他回答到:“长大就爱看了”当时老师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他的人生被一个眼神鼓舞了,也就是他的行为被老师认可。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我并没有怎么管过,成绩就是很好啊,其实真相就是这些孩子可能在童年的时候被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甚至一个眼神所认同。
二、习惯的力量
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学习并不是很好的人,在未来做事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其实实践证明一个现象:那些在做事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是当年学习不好暴露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是不是太绝对了,事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不过后来生活的苦难帮我们克服了那些上学生涯中克服不了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学习,并不是后悔没有好好学习而是后悔当时没有下定决心培养一个好习惯。
有一天我和一位成绩比我好很多的同学一起开黑(玩游戏),我内心表达是:“成绩没你好,游戏总比你玩的好吧”,骨感的现实告诉我,人家不仅成绩好,游戏也玩的不错,他详细给我讲解了一个游戏英雄的每一个技能,怎么搭配,和哪些英雄合作最好,我当时特别震惊,因为很多我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成绩差是有原因的。
任何事情比拼的并不是盲目的努力,深入研究往往比努力更重要,高三我无脑做了很多题,也只是一个努力的学生却不是一个好学生,深度认知,认真深刻的对待每件事是一种习惯,并且这种习惯远大于努力。
三、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
1、切实可行的计划
需要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自己去完成,父母参与讨论,但决定权在孩子手上,孩子会因为制定出计划而感到骄傲,并且会在完成计划的时候内心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计划一定要有监督,因为定计划易执行难,并且不能盲目做计划,前期可以定一个三件事原则,每天计划三件事然后完成它,如果因为某些事件发生变动,让孩子自己及时调整计划。
2、陪着孩子一起学习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而又缺乏安全感,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伙伴,如果孩子有一个爱学习的伙伴,这样的孩子是幸运的,如果没有父母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但并不是盯着孩子学习,那样他会有压力,您可以在旁边看书,这样孩子反而觉得有安全感。
3、鼓励自己的孩子
我从小就有一个敌人,别人家的孩子,最后高考结果,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考的并不如我,但让我的童年倍感压力,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也就不去努力了。所以我们要努力鼓励自己的孩子,毕竟别人家的孩子再优秀,跟您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很多父母都会说第一次做父母没什么经验,其实引导你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源于你童年的缺憾,很多时候都是不对,爱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但不要让爱变成一种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