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293/528891a1502a6ffa.jpg)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几个玩伴,那些关系很好,从小便一同成长的被称为发小。我也有好几个玩伴,既有我们村的,也有邻村的。很小时,我们曾一起玩耍,度过开心的童年时光。现在,虽然我们仍同一个村子,大家偶尔还会碰面,却只是点头问好,平时不再主动联系。
一般来讲,从小培养的友谊应该是最为纯真无邪的,也是持久的。可悲的是,我身边的很多发小,慢慢遗失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反思是否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为维系友谊作出应有的努力。后来渐渐明白,友谊从来不是单靠一方来维持。
童年有玩伴的日子,是快乐充实的。很小的时候,大家一起玩的开心,在村里成群结队的到处去疯。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每次都是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他们去哪,我就去哪。那时的农村没有什么可供娱乐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或去捉鸟捕鱼,或在田坎地头游荡。欢乐并不需要昂贵的代价,作为孩子总能发现他们的乐趣,即便是丢沙包,也能充实整个假期。
变化一直存在着,只是自己后知后觉。后来上初高中,小伙伴们中很多人相继辍学务工,在一起机会的越来越少。慢慢发现和有些伙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家可聊的话题逐渐减少,关注点也不再一样,即便呆在一起,也没有之前的开心自在。现在想来,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是自己往他们家跑,而有的小伙伴却几乎没主动来自己家做客。
那时,读书无用论成为我们村的主流思想,起因是村子里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赋闲在家。这个学生曾是村子的骄傲,考上大学那年,他们家办了三天流水席,一度成为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曾经的天之骄子,在毕业后,没有分配到好工作,没有拿到高待遇,慎重连民工不如,无法赚钱养家。学生的形象,由此从神坛跌落,村民对于所谓好学生也缺少了认同和尊敬。
有人逐渐成熟,自己却还保持天真。很多年前,大爷曾评价过我和二哥,说你们那几个一起玩的小伙伴,眼睛里透露着成熟,你们俩却透露着单纯。当时自己并没有理解,后来才逐渐想明白,我们哥俩成熟的太慢了。有的人早就懂得一些道理,学会用成人的思维看待问题,知道权衡利弊。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幼稚的存在,不适合同频率交流。
真诚并非可再生能源,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柔弱的心,经过一次次打磨后,也会碰触到它坚硬的内核。这些年,曾经的一起玩闹的伙伴逐个不再联系。大家还是住在一个村,过年回家仍会碰见,在短暂的寒暄背后,却是每个人观念、境遇、圈子的分化。
也许友谊这种事,本身无关乎谁对谁错,只是在人生的某个节点,大家忙于自己的生活,选择性的无视了对方的价值。也许有一天,我们会重新审视这份友谊,幻想当时一直维持下去该多好,但在现实中是否能找回最初的纯真感情,可能得看今生的缘分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