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作者: 产经纵横吴建有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21:04 被阅读0次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2018-09-05 20:4580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日期:2018-9-6

    本报记者 吴建有报道

    文章字数:1472

    梁保森,艺名梁宝森,号莫忘,字超凡,祖籍河南登封,现任中国国画艺术家理事,中国当代山水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轩辕书画院理事,民革中国画院院士。梁保森自幼痴迷书画,拜师著名画家郑玉崑,精求探索;曾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主攻山水画、梅花、花鸟、马及动物。梁保森曾游历祖国大江南北进行写生创作,足迹遍布20多个省80余个风景胜地,耗时五年创作出300多幅山水画精品。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作品《传经送宝》气势雄浑苍遒,意境新颖,纯朴,以强烈的艺术审美视党,荣获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全国少林杯优秀奖。作品《柿》在全国新人新作书画展中获金奖,并被中外文化艺术中心收藏。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书画展中,作品《巍巍嵩岳春来早》获银奖。《小桥流水人家》荣获中国精英书画大赛佳作奖。2008年5月,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梁保森创作出最为珍贵的巨幅牡丹作品《中华富贵图》,被奥运组委会高价收藏。2010年,梁保森受邀为新加坡华人艺术馆创作20幅作品,作品被中国国际集邮网和国家邮政部制作成邮票和电话卡,并面向全国发行销售。

    “定观”与“洞观”

    所谓定观,即定心留驻。面观千变万化的自然物象,要主观能动地进入一种“无相”的真性境界,虔诚地持守以物,定物取象。只有在“定心”之中,才能训练艺术的“定力”,感悟自然美

    所谓洞观,即洞心达观。通过细小岩石缝隙,微妙的纹理变化和特异的形质与个性,洞察自然物象内在的运动规律,透析其美的原生特质,由物象到物我,由物景到意境,方得心境洞达,心画乃出。

    在“定观”与“洞观”中沉淀,梁保森的山水画有明确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人文感受,画作体现了他对山水精神的深刻思考和理性认识。其最大特点便是抒情写意,气韵生动,他笔下的山川雄伟瑰丽,豪迈刚健,气势夺人。坚韧峭拔的丘壑、蜿蜒出没的流泉、变幻明灭的云烟、姿态各异的树木都使他的画面既凝重大气,空灵秀雅,冷逸幽寂,朴厚澄静,又动中有静,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其山水画的壮美景象让人从中领悟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作品中浸透着精、气、神,对嵩山石的情有独衷。

    “苦道”与“乐道”

    梁保森认为,山水画最难的阶段是创作阶段。它若隐若现、时明时暗,是一段最难走的“天道”,也是最有趣的“苦道”与“乐道”。

    在不断的研习和创作中,梁保森对笔墨的理解越来越深,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山水画笔墨风格,他的山水画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灵活多变。在景物的处理上将西洋绘画构图相结合,把高远、平远、深远巧妙地加以灵活运用。画面既有西洋绘画的空间层次,又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壮阔场景。另外,他极其善于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一边揣摩领会传统文化,一边追随时代脉搏,形成了既古朴又现代的独特画风。

    他山水画的另一特点是抒情写意,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他数次赴太行、游房山,漫步在名山大川之间,不断地写生,积累创作素材并加以分析研究。北方山水的雄浑大气给予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他将眼中的山水经过艺术的加工取舍,化成胸的丘壑,进而化为笔底的千岩万壑。

    “澄怀观道”是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面对自然千变万化的美景,排除杂念、妄念,平心静气,观察、体味大自然之美。“艺海泛舟”是对一生追求艺术事业者的美好比喻,对于真正从事艺术的人来讲,“泛舟”并不是自由漂流,任意荡漾,而是一项十分艰苦的事业。

    梁保森秉持“定观”与“洞观”,澄怀观道,体会自然之美;感悟“苦道”与“乐道”,艺海泛舟,不断锤炼自身的技艺,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快来抢占沙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保森:澄怀观道,艺海泛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bd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