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上周有个微信好友和我聊了这个问题。
TA被情绪问题困扰一段时间,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但出于心理咨询设置,在“咨询空窗期”时发生了需要处理的情绪问题,并感觉自己无力应对,需要另寻途径帮自己。
我做了两个说明:第一我不从业,第二建议TA遵循咨询设置,不要长期同时找两位心理咨询师。
之后简单的了解一下TA遇到的问题。总结一句话:遇到了一些事有情绪,认为负面情绪能被及时处理才是爱自己。
我给TA的反馈是:人的情绪像小孩子一样,都需要成长,如果不让这个过程发生,才是不爱自己。
TA非常有悟性,立刻就明白自己的“症结”在哪里,并说出了很多无需外力,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情绪调节方法。
在年龄判断中,我们会分为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我们可以把两个年龄背后的“自己”称为“外在自己”和“内在自己”,“爱自己”真正的含义就照顾好两个自己。
生活中,我们更懂得怎么照顾好外在自己,就算做不好,也能自知。比如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熬夜刷手机的习惯,但也知道熬夜刷手机对自己的身体不好;比如为了穿更多漂亮的衣服,或为了健康想减肥,制定了很棒的计划并坚持完成,最终实现目标。
对于照顾内在的自己,我们很多时候会不得其法。比如看到一个人就生气,我们只感知到了生气的情绪,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生气;或者被冒犯时明明很生气,我们碍于环境因素,压制了自己的气愤,当然也会有人选择不压抑自己,只是大多数会在冷静后萌生懊悔的念头,对自己又是另一种情绪折磨。
在很多场合我都用孩子摔跟头比喻。同样程度的摔跟头,小一点会哭个不停,因为会感觉到疼,或者有“受挫感”;大一点会看看身边有没有大人,如果有就用哭声吸引他们的关注,如果没有就自己站起来;再大一点,就知道如果摔一跤就哭,是会被别人笑话的,甚至很多老年人摔一跤伤得很严重,也不会哭。
内心的成长就像应对“摔跟头”的能力成长,如果我们禁止那个“一摔就哭的小孩”跟着外在自己长大,不仅不是爱自己,更相当于自己剥夺了自己成长的权力,甚至可以用“杀了自己”来形容。
如果用关系来形容,就像归辛树、归二娘夫妇和归钟。归钟自幼多病,归辛树夫妇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照顾着儿子,给他最好的东西,教他武功,以致在《鹿鼎记》时,归钟不仅有刀枪不入的肋夹护身,还有匹敌当世一流高手的身手。只是在刺杀康熙时,夫妻两个人拼死为儿子杀出逃生的血路,却因归钟自己找不到出口折回,一家人惨死。
在精神分析领域,有抚养孩子就是让孩子陪自己重新成长的理论,可见“爱自己”和“养育孩子”在理念上有相通之处。
不管实际年龄多少岁,我们可不可看见、接纳那个还是孩子的内在自己,允许TA长大,并认为TA可以拥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这是我认为的“爱自己”。
(本文原创,如非授权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