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185957/5ef3940d155e5196.jpg)
前两天在商场,被一群孩子的吵闹声吸引过去,回头一看,是几个高中生,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手机,专注地盯着屏幕打游戏,说话很大声,动作也带些夸张。他们应该是好朋友吧,好朋友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吗?
这也让我想起很多亲密的人在相处时的场景。
灯火通明的餐厅里,一对情侣在开心地点餐,两个人的头凑到一起,在菜单上指指点点,一会儿就点好了,然后便自顾自地刷起了手机。
孩子放学后,咋咋呼呼地敲门进家,书包被重重地扔在换鞋凳上,匆匆地和你打了一个招呼,然后一溜烟地跑到自己房间,顺手把门关上了。
公休日的早晨,父母打来一通电话,刚刚开口问你最近过得好不好,领导的号码就闪进来了,你的神经一下子激灵起来,然后告诉父母来工作了,回头再说。
这样的场景就发生在生活中,就发生在和爱人、孩子、父母之间,从早晨到晚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最亲密的人之间本应该有说不完的话,或许是早上聊聊前一晚的美梦,或许是午间关心一下对方的胃口,或许是下班后说说单位里的八卦,亦或许是满脸无奈地听着父母的唠叨。
然而,回想起每天过往的朝朝暮暮,我们在一起又说了多少呢?和最亲密的人,我们有多久没好好说话了?
和亲人交流这件事儿它存在的时候你似乎感觉不到,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但当它不存在的时候,真的就缺了些什么。
起初,缺了点什么,好像也不显眼,但这种缺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放大,等我们意识到缺少它的时候,它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我有一本泛黄的书,是王蒙老师的作品,书名是《点亮人生智慧——王蒙话语》,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通也是通,不通也是通,与其晚通不如早通,左右也是通,横竖也是通,不通即是通,通了就更通,一通百通,你通我通,无人不通。
浅薄地理解为这里的通就是沟通吧。同其他沟通一样,亲人之间的交流也是沟通,与其他沟通不同的是,这种交流给人带来的影响更深刻。同时,受亲人间特殊关系的影响,这种沟通也显得更为错综复杂。
三十来岁的小方和丈夫经过多年的打拼,终在一线城市交上首付,有了自己的栖息之地。日子有着落了,两人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这天,老家突然传来消息,婆婆的血压最近很不平稳。
晚上下班,丈夫一脸愁容地回到家,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小方,他想好了,要把婆婆接过来进行全面体检,检查费他们两人来出,并且以后的医药费他们俩全全承担,因为婆婆不舍得花钱看病。
刚放下一身疲惫的小方觉得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这口气太压人了吧?家里月月还贷紧张,每天睁开眼就要开销,这样的情况他不了解吗?他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欢欢期中考试的语文成绩出来了,这一次虽然题目很难,但她依然考到90分以上,上一次考在她前面的班长,这次也被她赶超了。她欢天喜地地把试卷拿给妈妈签字。
谁知,看着92分的卷子,欢欢妈妈的心中一阵气愤,同事家的孩子和欢欢一个年级,这次期中语文考试99分,这让一向好强的她实在是难以接受,劈头盖脸就给欢欢好一通训,欢欢委屈的眼泪夺眶而出。
小美的产假马上就要结束了。生完孩子之后,她仿佛长了三头六臂,左手能抱娃右手能做饭,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小美能够按时上班,婆婆过来帮助小美照看孩子。婆婆来后,家务缓和了不少。
小美的丈夫很开心,因为能和妈妈在一起,似乎又回到了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天,小美的婆婆变换着花样做饭,做的尽是小美丈夫爱吃的菜。母子俩在屋里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小美的存在,小美的心里非常失落,她觉得丈夫好像变了,越来越不关心她,疼爱她。
亲人之间有很多事都难以判定对错。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每个人在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去对亲密关系进行排序。然而,谁又不希望自己是对方心中最看重、最喜爱、最在乎的人呢?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