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
一个人动不动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伤害人得罪人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先天寿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优点,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感悟】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常言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无论地位高低,都容易被人陷害,容易减少自己的寿命。比如“锥舌诫子”的故事。
公元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我想要平定江南,然而现在看来已经不能实现了,你应该继承我的遗志。还有我是因为嚼舌根而遭致杀身之祸的,你不能不好好想想啊。”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要慎言。
他的儿子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深深地刻在心中,改掉性格中的毛病,后来也因“自命不凡,轻口出违言”而被皇帝所杀。
杨广还是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 。”杨广又问谁是大将,贺若弼说自己就是太子选择的人。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能称大将。公元604年(仁寿四年),杨广即位为帝,贺若弼就更加被疏远了。公元607年(大业三年)七月,贺若弼随杨广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造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认为这太过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他这是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六十四岁。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在《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部电影之中,俞净意公忏悔了自己的各种罪过,反思导致自己多年都没有考中的原因。其中就有“忘恩思小怨”这条,他对文昌社中的富人冯炫极度不满,并编成谐音“逢人就炫”,直到被灶神菩萨点化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真心忏悔努力改正了三年,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机会,成为张居正的家庭教师,后来又高中进士,圆了自己一生的梦想。
在与学生的教育座谈之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有的学生的偏科现象,往往就是因为对一些的老师的不满, 没有看到老师的优点,只看到老师的缺点;没有看到老师的恩情,只看到老师的小怨,即“忘恩思小怨”,带着怨气学习老师的这一科,自然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由于缺乏深刻的交流,有时候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伤害了这位学生,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小小怨恨这位老师。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反之,“怨其师必然会远其道”。如果这种小小怨恨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和疏导,久而久之,积小怨成大怨,偏科现象自然就出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