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把两群狗分别赶到AB两个通电的笼子里。不同的是,A笼子里有可以切断电源的杠杆,B笼子里没有。笼子通电后,两群狗都很痛苦,A笼子的狗很快找到了切断电源的杠杆,而B笼子的狗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A笼子的狗切断电源。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再把两只笼子里的狗一起赶到C笼子。C笼子里没有切断电源的杠杆,但是很矮,狗狗用力可以跳出笼子。当再次给C笼子通电后,曾经在A笼子里的狗,发现找不到杠杆后会试图逃走,而且他们轻易的就发现了,可以跳出笼子。而曾经在B笼子里的狗,却只会趴在笼子里忍受着电击,一动不动。
为什么两只笼子里的狗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呢?答案是,B笼子里的狗不仅受到了电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产生了一个信念,就是“我做什么都不会有用”,这个信念让B笼子里的狗放弃了可以逃出去的机会,甚至都不再抱出自己能逃出去的想法。这个“信念”在心理学里被称为“习得性无助”,也是抑郁症的根源。
说起抑郁症,我会想到许多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也会想到曾得过抑郁症,但后来治好的主持人崔永元。有段时间,因为那些自杀的明星,抑郁症经常被我们提起,有文章、视频呼吁人们要善待抑郁症患者,去关心他们,倾听他们,因为他们不想得病,但是他们对自己无能为力。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自身条件的限制,都会让现实生活与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当我们无论多么努力,都没有实现心中所想时,往往会陷入“习得性无助”。而这个概念也是这一小节要说的绝对化思维,同时也是第三种防御型心智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和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关。人类生存到今天,是因为擅长在生活中把所受的伤害抽象化,从而总结成规律。靠着这种规律,我们避免以后类似的伤害。这种总结规律的能力就是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书中写,“为了避免接触这些创伤性事件,我们在心里竖起警示牌,标示出不要轻易靠近的危险区域。感受过的痛苦越大,警示牌标定的危险区域就越大。久而久之,我们的活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逐渐无路可走。”
书里介绍说抽象化思维有三种抽象方式,即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
永久化是在时间维度上让我们觉得那件伤害我们的事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久化分为我们对自己评价和判断上的永久化和我们对他人判断上的永久化。例如,我们在一件事上失败了两次,有的人会认为失败是暂时的,而有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永远也不会成功了。而对他人评价的永久化,在夫妻关系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当我们数落对方的错误时,用的最多的句式就是“你总是这样.......,你总是那样........”,这时我们认定了对方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总是抱着“一切皆有可能”的希望,去找正确的努力方法,去做有效的沟通,再糟糕的事情也都是可以改变的。
所谓普遍化,就是把一个人的问题代入到一类人的身上。就像遇到一个渣男,就觉得每个男人都不靠谱;遇到一个不公平的待遇,就觉得整个世界都针对我。这种想法,不仅会让我们痛苦,还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越来越不抱希望,消极的生活,慢慢的心灰意冷,就像慢性毒药。
而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发生的。就像我女儿生病时,妈妈会指责我,是因为我给女儿喝水不够多。一件事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当把原因绝对化成别人的错,就会有很多的愤怒和指责;如果绝对化成自己的错,就会有内疚和自责,而这些都是对我们来说不好的情绪,这些情绪总是伴随着我们,抑郁症就会来找我们了。
人的一生,好的事不会太多,而让我们痛苦的事却不少,我们应该学习接纳这些痛苦,让时间来帮助我们治愈。而不要选择对这些痛苦进行无休止的防御,这些防御不能消除痛苦,还会让我们远离真实的生活,停在自己的思维陷阱里备受折磨。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愿大家都能勇敢的去生活,给不经意间的温暖一个机会,让它来治愈你曾经的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