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江郎才尽了!”,多有智慧的的责骂啊!当你被赋予这样的评价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昨晚,我被这样的责骂震慑着,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是该难过于对方的贬谪,还是应该高兴于对方的抬举?这是多么违心的批评啊!女子本无才,谈何而尽?今天特意去百度查了完整的故事由来,南朝江淹年轻时,可谓是以诗文见称的才子,人称江郎。因为晚年诗文缺乏情韵,人们说他才尽了。于是有了“江郎才尽”的典故。而我,弱女一枚,生于七十年代中期的偏远农村。得益于改革开放热潮的滋润,加之家中世代尊重知识,父母溺爱,才有幸打破世俗,得以入学。八十年代初,父亲下岗,母亲一个人务农,刚刚入学的我,只能一边做家务、干农活,抽点业余时间去生产队的民办小学读读书。下课十分钟时间都要跑回家煮猪食、蒸饭的我,勉强读完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的课本,就晕晕戳戳的进入师范受训,从此也“误人子弟”半生。
被人这样的高评,我郁郁寡欢。从开始时的气恼到后来的自嘲,源于对这个典故的深入。翻阅资料,对这首完整的小诗感慨着。“江郎才尽叹无华,只缘春日少东风。洛神艺绝丽无双,只为子建舒红颜。”江淹这个号称才子的人也有才华用尽的时候?像曹子建这样七步能成诗的文人已经成为历史?这个科技飞速的时代,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代代的知识能人,文化能人层出不穷。而我,努力半生,到现在为止,和空气中极小的微尘相比,都还不如。不是努力不够,不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在自然物中,万事万物还是存在着距离的,我承认着!春风依旧,无华亦然,感叹不息!
人生匆匆,转瞬即逝。今天课上和孩子们一起品读朱自清的《匆匆》时,我说这篇散文能让人读哭,孩子们一个个嗤之以鼻,不以为然。我理解他们,理解他们不懂得时光流逝给人带来的“心酸、无奈、惶恐”这样复杂的情愫。他们都还年少,才走在人生的端上。时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词语,没有具体的概念和内涵,更不会有深层次的感悟。《走在人生的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的巨作,这位百岁老人用她一生看待人事的感悟,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问题的思考。而我的孩子们,他们只是初升的太阳,对未来饱含着无限的希望,要他们和成人一样感悟时间这个抽象得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太难为他们了。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用“八千多日子”来警醒自己,劝导我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在时间的流里不要白白的走一遭。然而,过去的这一万多个日夜里,我在做什么?我们都在做着什么?如果说当初因年少无知就承担了“教书育人”的伟业是出于没有准备。那么,讲台上一次次跌倒又爬起来,被撞得头破血流后依然义无反顾的继续前行的时光里,你是否成熟并成长着?三十年的青春挥洒,如果可以,至少也算得上而立。立否?细细算来,人是多么的功利啊!为了这一份俸禄,我在闹钟的催促下赶着上班,在铃声的逼迫下走上讲台,在一次次的兴奋中盼着假期。当一批批用着试验的小白鼠在我的麦田里成功着、失败后,我是否有过不安?我拯救了多少渴求进步的灵魂?又放弃了多少本可塑造的人才?总有一天,时间的长河会将其公之于众。给历史一个答复,给青春一个交代。
当一连串的数落噼里啪啦砸过来时,我在想。这些年,我坚持着什么?每一样坚持都是否存在着意义?如果说持续半生的锻炼落下的是满身的风湿脚疼的答卷,多年的阅读在别人眼里只是毫无意义的杂书而已,那么,在时间的流里,我就是罪大恶极的犯人了。要多少年的牢狱才能抵消我耗费了的时光?“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了。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二十二岁时的朱自清面对国破家亡,无法施展报复时惶恐的感慨。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聪明的,你告诉我!我自问着,也惶恐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事业,为生计而忙碌是职业。在事业与职业的交叉路上,我处于尴尬的角色。于是,江郎才尽是对我的误用。女子本无才,谈何而尽?悲呼!悲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