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了戴锦华教授的互动视频,有一种打开视野的感觉,一下子比较深刻的理解了学习和研究的意义,从不同的视角分析这个社会,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认知,不一定是观点的认同,可以是思维的碰撞和思考方式的交流!
分享一段视频里的观点:
“我和一个不大友善的德国学者对话的时候,那个德国学者突然说‘中国是世界上公信力最高的国家,中国政府是世界上公信力最高的政府’我基友对他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的一贯了解,我认为他一定是在讥刺或者后面会有一些恶意的表述,结果谈话继续最后越来越发现这是他的由衷之言,我很惊讶,决定追问他为什么。
他说德国大概经历了几年的各种层次的讨论要不要非货币话,最后都没达成共识,因为同意实行非货币话意味着公民国民完全的信任国家银行,这也毫无疑问的是对国家政府的信任,只有国家政府是国家银行的担保人,中国这么无障碍地实现了全民的电子支付,中国公民对国家政府高度的、绝对的信任。
但我同样有这样的担心,对政府的信任是好事,但是你如何去思考这个绝对的虚拟化以及当你进去到这样一种虚拟化当中,对金融系统的绝对依赖。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到这我们才会去讨论所谓宅生存,我们之所以有宅生存,不仅是有电子支付,还有一个全球的和全国的物流系统,不去讨论这里面必然包含的以分工之名的绝对不平等。
我只是说一个非常矛盾的现实是,我们在现代技术所提供的便利当中,越遗世独立,我们的社会依赖性就越强。换句话说,我们的个人独立度和完整度越高,我们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但问题在于我们遗世而独立的宅生存的生活体验,是完全抹除了社会化的支撑和保障才形成了,我们不会去感觉我们是靠对金融系统的信任,是靠物流系统的有效,我们在完全不去感知的前提下完成的生活体验。”
我第一次接受到这样的陈述和观点,但事实是我们在逐渐的丧失感知他者、建立关系的自觉。
就像最近网红辛巴对东方甄选关于玉米价格事件引发的讨论,且不去讨论其中的炒作或者蹭流量一系列因素,对于普通的网络购买者来说,我们所享受到的便利,是从农民采摘、运输、初加工、冷链物流、快递、销售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体系的支撑。
就像戴教授视频和里提到到一句话“囚犯是不会把看守当作同伴,对囚犯来说,看守是另一道血肉的栅栏”一个恶劣的联想到,其实我们不会去感觉快递小哥也是一个人,而是会觉得他是物流系统里的一个环节,我们逐渐丧失了对周边的感知和一定的社会意识。
第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这样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思维认知重塑,对于这个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感知而不是封闭和冷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