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家四口逛商场,午饭时候,走去负层的美食城吃饭,可没想整个都关门了。年关年关,连餐厅都关了,也是醉了。这里一关,隔壁的超市快餐口就火爆了,很多人排着长龙买饭。但超市不提供座位,很多人就坐在门口的休息长凳上或干脆蹲在地上吃饭,其中不乏穿得光鲜带着孩子的一家人。孩子还小,吃得很欢,大人神色却有些羞赧。
我也有些汗颜,如果还有其他选择,我坚决不会吃这样一顿饭,更不会带着孩子在行人复杂的目光中填饱肚子!周边餐厅林立,当然还有选择。我绝非贬义节约,只是在节约和不将就面前,我还是选择后者。何况,在通道口吃饭的这一家看上去不是吃不起茶餐厅的人。
只因生活不能太将就,如果可能,来点仪式感更好。
记得小时候吃饭,如果端着碗跑出去或者坐在门槛上吃,会被唤回去的,因为大人说吃饭就得在桌边吃,没有为什么,天生就这样。还有很多讲究:餐桌上菜上齐了人到齐了才能动筷;如果有客人,客人先动筷;好菜要礼让客人;先吃完了要跟大家招呼“我吃好了”才放筷子……。
所以,吃饭对我来说是有仪式感的。小时候觉得约束,与人相处对比后发现是家教良好的体现,有了孩子后,发现言传身教起来更自然。
有仪式感不应该只是在吃饭,小到日常,大到节庆。如今的年被吐槽越来越没年味,殊不知是因为现代生活中尤其城市生活中淡化了或消除了过年的仪式感。遥想当年,整个腊月都在为年做准备,备年货,制新衣,搞卫生,贴对联,做豆腐,杀肥猪,做腊肉……。三十晚上齐上桌,必有鱼,必有酒,长辈举杯致辞,晚辈附和,集体碰杯。吃完守岁,我们会提前做好装压岁钱的袋子(我就干过在棉衣最里层缝袋子),满心期待零点前父母给压岁钱,从来都没落空过。睡觉时把压岁钱贴着肉放在身上,虽然第二天就会被收走(不然就不叫压岁钱了),但那种年年都被认真对待的感觉记忆犹新。
城市里的过年,像极了速食食品,统一生产,即食,敷衍,悄无声息就把年给过了。现在的孩子,觉得过年跟过其他节日区别不大,仪式不仪式的对他们来说无感。
城市里的生活,充斥着太多的匆忙紧张,忽略了自己精致的需求,也忽略了孩子善感的心。久而久之,我们懒得去照顾自己的心,也陌生于仪式的繁琐。当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对我们偶尔的煞有介事嗤之以鼻时,我们才惊觉原来错过了那么多,那么久。
于是,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注意去传承,去捡拾那些年代里的仪式,我们仍然可以把年过得有滋有味,仍然可以过不将就、有仪式感的生活。
带孩子逛街时,提前选好餐厅,带着期待吃一顿好的;入睡前吻一吻孩子道声晚安;庆祝孩子每一次的第一次,并记录;带孩子拜访老人;过情人节纪念日生日等日子,等等。
我们不求把日子过成诗,只求我们的孩子在面对她的孩子时,可以这样说:“以前啊,我妈妈是这样做的……。”
把生活过得有仪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