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这本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震惊的,斯特里克兰怎么这么怪;读完这本书,整个人脑子像着了魔一般,久久回荡着斯特里克兰的故事。
斯特里克兰可以说是一个怪人了,不管是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还是放在现代。舍弃了伦敦安稳的生活,只身跑到巴黎开始绘画;他宁愿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抛弃自己美满的家庭,甘愿去颠沛流离;他舍弃了证券经济人的工作,独自探索和创作自己那些“卖不出去”的画。他性情怪癖,自他离开原来的生活以后,他嘲笑这个尘世,对那些关心他的人,挖苦嘲弄甚至骂骂咧咧,因为他不在乎他人对他的看法。
离开伦敦,他让他的妻子陷入崩溃,也正是如此,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爱与恨,高尚中的卑鄙;在巴黎,他遇到了老好人德克·斯特洛夫,他的出现让斯特洛夫的家庭支离破碎,斯特洛夫的妻子布兰奇对斯特里克兰也因恨生爱,最后因绝望而自杀;在马赛,他的脾气和怪异的性格招惹了硬汉比尔,后来去往南太平洋,在塔希提岛找到了他向往的生活。在这个近乎原始的岛上的,居民对他既同情又害怕,但也遇到了对他真心好的人,他后来的妻子阿塔、还有鲜花旅店的蒂阿瑞。最后因为得了麻风病而惨死在岛上,也是在他最后的这几年画出了他的巅峰之作,也是他内心最想表达的世界。
斯特里克兰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画家,他的后半生在不断地战胜内心的欲望和生活的艰苦,奋不顾身地追寻内心的月亮,正如“我”对他的状态的评价那样:灵魂已经超脱了肉体。从他身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粗鄙与高尚、崇高与卑贱,从他遇到的人之中,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其中的几个人物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个是他的妻子斯特里克兰夫人,她爱好结交作家文人,爱慕虚荣,但斯特里克兰本人却不然,对于从小被父亲掐灭画画梦想的斯特里兰克来说却是一种刺激。对于斯特里克兰而言,他厌倦了这样稳定枯燥的生活,也受够了内心的压抑。
第二个荷兰人斯特洛夫,这是个热心的老好人,他懂得去爱和欣赏,有同情心,而且他与人交往老练圆通,自己却一塌糊涂。斯特里克兰非常清楚他要的是什么,斯特洛夫代表的是尘世中的市民,也正是斯特里克兰所嘲讽的对象,因此对于斯特洛夫的好心也是丝毫不领情的,最后他自己的结局也不尽如意,他与斯特里克兰终究不是一路人,他们的“友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第三个是医生亚伯拉罕,他与斯特里克兰很像。天才外科医生亚伯拉罕放弃了平步青云、名利双收的前途,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正如他所说:“我赚的钱刚好养活自己,心满意足。我一无所求,就希望这样活下去,一直到老。我过得非常好。”他就像斯特里克兰一样是有个性的,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
也正如“我”所理解的那样:“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个生活更有意义,只经过片刻思索就抛弃大好前程,这才需要足够的个性。勇敢走出这一步,绝不后悔,这才是真有个性。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取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说说我自己吧,我一开始并不喜欢斯特里克兰,他的所作所为让人费解,甚至觉得有些荒诞和过分,但从很多细节能看出他的个性和那种执着,他那副对尘世的嘲讽,他的粗鄙,他的潦倒和他的骂骂咧咧的模样,都让人觉得非常真实生动,仿佛身边或者内心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都在与欲望和生活在斗争,最终他都会选择他心中的月亮。我从自己的阅读体验来看,我是越来越想知道他接下来会怎么做,会怎么想,会去哪,我也慢慢喜欢上这样一个性情怪癖,有个性的斯特里克兰。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斯特里克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断地徘徊在理想与现在之间,我们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面对欲望,面对肉体的折磨。我们也在不断地斟酌与妥协中逐渐偏离了生活,偏离了理想,过着我们自己都料不到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我也看到了许许多多人性的矛盾,也从中反省自己的内心,我是不是也这样,我的心中有高尚与卑鄙、崇高与卑贱、善良与邪恶;读完这本书,我没有想过要像斯特里克兰那样,为了心中的月亮,去放弃一切,过着近乎“疯狂”的生活,而是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我想要的是什么,我理解的成功是什么,我更喜欢月亮还是脚下的六便士。
以上
文/游耗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