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职场、生活还是其他任何场景,都会有那种“本来好好的,突然就不开心”,“本来按照预期里是很美好的一个人,在看到TA的一些行为之后突然就很下头”等等,诸如这类的情绪体验。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往往会被困在那个情绪里。当然了,可能有些人很快就能缓过劲来,也可能有些人需要很久都还是无法恢复。
前一阵看到一些情绪相关的文章,有不少人会提出“情绪稳定”“情绪缓冲机制”这样的概念。纵观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会发现不同的人会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差异很大。比如说,之前在职场的节目中就聊到,夕曦是性格平稳、情绪稳定的人,而嘿鱼则会在情绪方面波动明显。
今天,我们想围绕“情绪”经历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聊聊。
>> 你的emo情绪是怎么发生的?
从我们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看,从小时候的思想不成熟,到模仿学习阶段,再到长大后学会情绪管理,我们的情绪表现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孩子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原始情绪的表达,思想不成熟、认知不全面的特点容易情绪化。在逐渐长大能够模仿学习的阶段,会受父母家人影响比较大。比如说有些小孩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出于“隔辈亲”的坊间说法,这样的孩子会被全家人宠着,所以会表现得非常随心所欲——想要的东西无法得到就会大哭大闹,吃饭的时候大家没有等着一起或者做的饭不是自己喜欢吃的就会发脾气不吃饭,甚至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都会生气扔书、吃不下饭,情绪非常得糟糕。总的来看,小时候的情绪触动都非常直接,就像化学反应里的“催化剂”,会即时反应并立马显露出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情绪一旦抒发出来了,相对应的坏情绪也就立马转好了。
长大后。到了接受教育的年龄,会受到学校教育、传统习惯、社会规则、法律道德等影响,在大多数的常规状态中,会形成固定的、通用的社会礼仪和习俗。比如说,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要谦和谦让,要克制自私的欲望,培养高尚奉献的情操等等。在进入社会之前,似乎上述的这些阶段和过程里,都没有什么会颠覆我们的认知,或者是特别冲突的情况。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开始能够自如地控制情绪,甚至更多时候不会外露情绪,但与此同时却也增加了心理负担。我们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地为小时候自己的不成熟而羞愧,觉得那时候更多的情绪宣泄更像是无理取闹。与此同时,也变得渐渐去理解他人,不随意发脾气,做好情绪管理。我们认为,这是大家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都会经历的环节,当然社会上也不乏“巨婴”的鲜活例子。
在面对不同的人事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触动表现和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
泛泛之交的人。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比如跟领导同事、一般朋友、陌生人等,很少会有情绪化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已经变得更加成熟理智,面对很多日常人际关系中的小冲突、小矛盾都会一笑而过,不会耿耿于怀让自己不开心。
比如,在工作中可能花了很久做了一个方案,领导却觉得根本不行,虽然我们可能会有点小失落,但通常不会让这种情绪停留太久,反而是会多从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的角度进行反思,并根据反馈意见继续改进。再比如,假如在生活中我们购买了某项服务,但是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却非常糟糕,不仅给你带来了经济损失,还搭进去很多时间成本,虽然心情很不爽,但完成了就好,也不会去刻意斤斤计较。
另一方面,上述这些例子毕竟只是应对一些泛泛之交的人,没有必要因为这些不重要的人而劳心费神;更何况你的不好的情绪、不好的感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所以实在是没有必要因为他们而让自己不开心。
亲密关系的人。包括家人、亲密的朋友、爱人等,他们的一些举动往往更容易触动我们的情绪,毕竟是经常接触,有些甚至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组成,所以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也更加感性。有些情况就会非常直接地影响到情绪,比如说感受不到对方的关心、被误解等等。
时刻共处的自己。我们人生中最忠实和长久的“伴侣”其实是我们自己,每当处在一些“纠结”心态中,就会不可避免地情绪化,而且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纠结点,但相信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所以关键就是自我和解并放过自己。
举个例子,一阵风吹过来,裙子不小心被吹起来,可能就会纠结一整天“哎呀,好丢人!”而如果正好被熟悉的人看到则会更尴尬。这种情绪不安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自己想通“无所谓了,爱怎样就怎样,不还是活的好好的么”。再比如,可能某个场合下说的某句话,让在场的人不开心,情绪上会有点自责、焦虑,担心大家由此而不喜欢你、误会你。自己会在内心纠结,但其他人可能不觉得有什么,有可能早忘了。这时也会安慰自己:其他人不喜欢就不喜欢吧,我的出发点并非恶意,既然不能做到人人满意,那就让自己开心点吧。类似上述这些时刻,其实更像是自己给自己设坎,所以放轻松,将一切交给时间,事情终会有解。而随着自己经历的事情越多,也越会看淡一些事情,那些年轻时候纠结的,慢慢地也都不是事儿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以下这些情况,我们也可能出现情绪化现象:当遇到了超出认知和理解,又会对自己造成真实伤害的行为会不可避免地情绪化;当遇到了自己看的明白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会由内而外被渺小感笼罩;当遇到所有人都有理,但是如果兼顾每个人的话就没法成事,我们如果做的选择是为了成事,所以必须做好有人牺牲的准备,这种时候的情绪是更加复杂和难以厘清的。
从以上这些现象也可以看出,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简单直接了,我们会隐藏起自己的小情绪,会在独处的时候进行自我疏导,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为一个对外成熟理智、对内强大自信的人,拥有了能够健康地排解掉这些情绪的能力。
>> emo过后的反思和情绪调整
只有尽可能保持好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趣、更幸福;而如果陷在某种情绪里出不来,也肯定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甚至是长远的心理健康。所以,在情绪过后,我们都会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养成“吾日自省吾身”的习惯,面对自己产生的情绪,会对其进行原因自查。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并在这一了解的过程中,逐步为同类事情建立相应的情绪的过渡屏障,让自己能够尽可能的不因为已知的原因受到多次重复的情绪牵绊;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有所成长,就像加缪说的“灵魂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来成型”一样,情绪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实又何尝不能看作是一个个体的灵魂外化的一种表现呢。
当情绪波动由外界引起,我们可以尝试分散注意力来快速调整情绪。我们可以选择暂时先屏蔽掉这件事情,做点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通常情况下,等到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记不起当时发生的细节了,也想不起当时为什么会那么不开心了;或者,等到日后经历了其他更糟心的事情,才会发现原先那件事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当遇到想不通的事情时,不妨先放一放,情绪波动也会随之自然化解。
当情绪波动由亲密关系引起,我们可以选择及时沟通或找人倾诉来快速调整情绪。经过此前亲密关系中的一些误解、争吵、伤害后,我们会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因此,对于可说开的事情,就会与对方直截了当地沟通,比如“你的什么做法让我觉得不妥当,我为此受到了影响,觉得不是很高兴”,再或者“你刚刚的那些举动和说法,其实是对我的某些行为产生了误解,我觉得我们应该聊聊”等;而对于不好说的事情,比如直白的表达可能会对对方产生言语伤害或者可能只是自己想多了之类的情况,就会去找其他人倾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舒畅很多,这种情况下通常也会获得对方的经验传授和有益开导。
当情绪波动由自身原因引起,我们可以通过回顾与思考来完成情绪调整。仔细回顾不开心的原因,进行自我沟通“这件事对自己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影响,别人不会为此看贬你;就算看低你,泛泛之交的人不重要,他们的想法无所谓”;此外,“亲近的人也不会因为这么点事就抛弃你,他们还是很爱你的”。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发生什么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都一如既往地在你身边支持你,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然后,就可以继续思考自己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好。
在工作情景中,我们会定期反思近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和同事相处之间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协作分工、各取所长,以工作任务的目标为导向,高效通力合作来完成工作。所以,如果同事之间达成了这样的先决共识,不会打着为别人好或者只是为了显摆自己而给别人“挑刺”的话,很多情况下,工作配合都是可以互相理解和宽容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场景中,还是要通过互相鼓励和勉励来尽可能地形成更和谐的氛围和相处方式。
在与家人相处时,我们也会定期反思,比如与他们相处发生的摩擦和不愉快是因为什么。当我们仔细回想,大多是情况是这样的,他们的出发点是关心,但只是在进行沟通的时候会表现出强硬的命令口吻,自然会导致不愉快的产生。所以,在和家人日后的相处过程中,不要太计较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措辞,更多地站在情感联结和关怀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这样情绪就会变得缓和很多,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他们想要表达的关怀和挂念。
所以说呢,反思是人作为高级生物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一个人可以实现自我成长和变得更好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之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反思,不仅是一个理性思考的成熟的人,而且在对很多事情的认知和处理上,也会平和很多,情绪化在这类人身上鲜有体现。
>> 情绪缓冲机制&情绪稳定
“情绪缓冲机制”这一概念是一种比较理性的科学语言的说法,具体来看呢,其实就是在一些临时性发生的、应急的情景之中,一个人反馈的情绪的表现方式——当下这个人来不及意识和准备,却能下意识地自如应对每个情境。情绪缓冲是通过情绪控制而让坏情绪来得慢一点或者在缓冲过程中就被消散掉。这对于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非常重要。因此,情绪稳定的表现就是可以有分寸感地回应每个相关者抛出的“球”。
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展现出专业素养,有助于职业形象的塑造和工作业绩的提升。试想一下,谁也不想有个脾气暴躁的领导,或者喜怒形于色、一点小事就闹情绪的同事。控制好情绪,展现职业的一面,处理完事情后再找时机和场合释放情绪。要不就一个人静一静,听听音乐购购物,放松心情;或者大哭一场,发泄郁闷,然后反思、总结;要不就找人倾诉倾诉,吐吐槽,心情也会好很多。
在生活中,遇事先冷静处理,不因自己的情绪而产生冲动举动,做出伤害别人和自己的行为。毕竟气坏的还是自己的身子,倒不如放宽心些;而且在不好的情绪下与人沟通交流,也是存在产生冲突的隐患的,并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当然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培养心态。想开点,生活会轻松很多。适当的情绪宣泄也必不可少,但我们的情绪触发也要多注意场合。
说到这里,还想分享一些观点:
共情和换位思考能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情绪的稳定性的,一个人如果共情和换位思考能力很强,那TA大概率可以说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相似的情景经历了很多,相应的反思和成长也达到了;
普遍来看,大部分人白天比晚上的情绪表现更加稳定,有科学解释表明:人在白天的时候更加理性、并且在血清素分泌的作用下,能够帮助人保持情绪稳定。所以我想合理外推一下,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在做重要的决定时,最好是白天做决定。
综合来看,情绪是我们一系列的主观认知经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为了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调整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希望我们都能够学会控制情绪、合理释放情绪,用积极的情绪去应对日常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也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互动,分享你们在生活中调节情绪的那些有效的tip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