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表达一件事情,最关键是让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但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从自身想法出发,觉得自己听清楚了,但对方却没明白。所以想让别人听懂,首先我们要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大脑在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思维习惯。
我们的大脑在沟通表达,处理信息时有4个常见的思维习惯。
第1个习惯就是,大脑喜欢归纳主题。
如果对方在说之前,就先告诉你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展开说明,这时候你就非常容易接受,并且不容易误,否则的话,你就会很不耐烦的想,他到底想说什么?
第2个习惯就是,我们的大脑是喜欢归类的。
比如大部分菜单,会分为肉类,海鲜类,蔬菜类,主食类,甜品类等等。这样会让你看起来很舒服。
第3个习惯就是,我们的大脑会偏爱一些数字。比如数字3。
我们经常会听到举一反三,事不过三,再比如说我们写作文经常会用三段式,领导讲话也是经常说,“我想说3点”,所以三是个非常神奇的数字,说3点我往比说2点或者4点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根据心理学家纳尔科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大脑一般能记住的是3~4个单位的内容,而且这个数字根据不同信息类别会有不同。
第4个习惯就是,我们的大脑喜欢有规律的东西。
那么想要让别人更好的理解你说的话,你的沟通方式就需要符合对方大脑的这些思维习惯,这些规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能够做到符合这些规律进行沟通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在沟通表达的时候,需要符合三大特征,也就是:1.主题先行;2.归类分组;3.逻辑递进。
结构化的第1个特征,主题先行,很明显对应的大脑喜欢归纳主题的习惯。结构化的第2个特征,归纳分组,这个特征同时呼应大脑的两个习惯:喜欢归纳和偏爱数字3(以及短时间记忆不能承载太多信息)。结构化的第3个特征逻辑递进,是符合大脑喜欢规律的思维习惯。
可以将结构化的三个特征,对应下面这张金字塔图,把它想象成一篇文章的结构,这张金字塔图的顶端是你要表达的主题,按我们前面说的要主题先行,所以在一开始就要抛出你的主题,告诉对方你想表达的是什么,然后从顶端开始向下分支成三类主要内容。这三类内容是用于支撑论证我们主题的三个依据。,他们除了和主题有纵向的逻辑关系之外,横向之间也存在着递进的关系。这三类内容之下,每一项会再细分出三组信息,直到金字塔的底部。同时每一个大类之下的三个信息项也是因为一定的逻辑关系才聚集在一起的。整个金字塔结构逻辑紧密,三个特征缺一不可。
临场发言-结构化的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