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中国历代服饰赏析---两宋风云(一)

中国历代服饰赏析---两宋风云(一)

作者: 晓粥粥侃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24-03-19 10:00 被阅读0次
    两宋风云

     · 宋朝时期社会背景 ·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 (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 宋朝时期政治思想 ·  

    唐末至五代的长年动乱,使封建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伦纪纲常遭到很大的冲击和破坏。“重振朝纲成为大宋王朝谋求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可是宋初以来,国势羸弱,内外交困,一些改革实践都在党争旋涡礼里失败了。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有识之士从演戏学术的角度出发,试图建立一种较汉唐儒学更为完善的政治学说,为君主政治的永久运转建立永恒法则。如理学家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是乎理学应运而生。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 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张昶等等、明朝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分两大流派:一称程朱理学,以 "二程"(程颢、程颐兄弟)、朱熹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一称陆王心学,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 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今人又有三派之说:气本论一派,以张载为代 表;理本论一派,以程朱为代表;心本论一派,以陆王为代表。理学各派宗旨各异,对"本体论"、"自然哲学"、"心性伦理"和"政教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也各有侧重。理学,则概括了宋元明儒学之共总特点。 

     · 宋朝时期政治制度 ·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宋史》中有“志”162篇,为二十四史中数量最多。涉及天文、五行、律历、地理、礼乐、仪卫、舆服等诸多方面,每一部分均详细记载,其中《礼志》28篇,《仪卫志》6篇,《舆服志》6篇,为后世研究服饰制度提供了详实的史料。服饰制度在修订完善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加上宋朝皇帝祭祀制度严格,皇帝亲祀祭祀活动保持良好,使得统治者对服饰制度在现实治理中对意识形态的表征和传达作用愈加关注。其表现在:(1)制定规范标准,形成唯一性;(2)重视服制的学术讨论及修订;(3)服制之争与政治党派之争关联。可见服制与政治之间的联动十分紧密,触此彼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服饰赏析---两宋风云(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fd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