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把时间管理做为一个话题,题目也已经列了很久了,原因是时间真的不够用。
每个人都在自我、事业和家庭角色中走平衡木,总是很贪心。想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想看修身养性的书籍、想要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可是花在健康和打理自己上的时间也必不可少,五斗米那碗饭碗还得端牢了.....要把这些事情需要的时间列出来,肯定远超过一天24小时。这么多时间从哪里“偷”过来?其实我也没有答案。
但是首先,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宏观问题,然后才落实到时间管理方法的微观层面。有的人喜欢先规划、有的人愿意发生了什么再拆招,这是个人选择。时间管理有很多方法,但是时间管理是一个实践,时间管理与每个人的天性、认知和习惯息息相关,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我把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一些方法列了出来,其实没有特别新鲜的,但是我觉得目前为止对我还比较有帮助。
一、任务清单
在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我习惯使用小便签纸,现在已经用手机便签替代。但是我喜欢化繁为简,就简简单单一页小便签,没有格式、没有标注。只有阿拉伯数字和后面的任务列表。
在当天工作结束的时候,把手头没有完成的工作(加班?其实有些工作是干不完的,不如做一个干净的切换,不留尾巴,但是有些工作可以移除到第二天的清单)以及需要第二天完成的工作简单列出来,按照优先程度直接写到便签上。这个优先重要程度其实就是在自己心里一带而过的一个判断。第二天来直接按照数字顺序先完成工作。因为一早的效率会特别高,所以最重要而且只需要自己单独就可完成的工作一定排在前面,因为根据经验,上午的工作开始一会之后,这个清单一定会被外来的事务,比如来访、电话或邮件打乱。
这个清单写的特别简单,一般就是动词+名词,是一个可以直接完成的动作。
有些比较复杂的工作,我会拆分成2-3个小的任务,因为这样完成的时间短,每一项很快可以完成,就可以即时划去,对自己及时激励。
二、合并同类项
根据工作的性质划分同类项,有的工作是文字工作,例如写报告、起草公文等,需要比较连贯和至少1小时以上的时间;有的是沟通互动工作,例如签字或和同事讨论,我们把同类性质的工作尽量留到一个时间段处理,避免互相打扰。
如果有可能,我尽量留出自己效率比较高的一段时间,例如下午1点-3点之间来做文字类这块工作,而把上午时间用来沟通。
有的签字文件,根据轻重缓急判断,在1-2天之内完成就可以的,就提前把几份需要签字的文件整理好,放在一起,标上标签,这样的话,如果你需要签字的那个人正好出现,你就可以不慌不忙的拿过去,一分钟解决问题啦。
三、预估细节
我是一个特别喜好计划的人,我经常列出所有可能要做的事情,然后去一一完成和消灭,感觉比混沌一片要目标清晰一些。
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我也喜欢列计划。从日、周到月,一般手头会有2-3个小的计划清单。有时我还会把明天要做的事情预估到具体时间,比如30分钟打扫卫生,2小时看书。如果打扫卫生用了20分钟,那么我就从自己的计划中“偷”到了10分钟闲暇时间。
好吧,强迫症如我,但是我乐此不疲。有时候我也嫌太机械,干脆把整段规划删除。但更多时候,提前完成自己的计划,还空余出时间,比无所事事更美好自在。
四、先完成大事还是小事
我比较倾向于先完成小事情,因为小的事情比较庞杂但是简单,可以不用脑子的做完2-3件事情,就可以划掉,很有成就感。然后专心用比较大块的时间处理一些需要系统思考和不能打断的事情,例如写作和查资料。但是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先做小事情,会把比较充足的精力先消耗一部分。不过在明知道还有很多小事没完成的情况下,我一般是不能沉下心来做大块事情的。
总的来说有一个心得,第一做事情控制好一头一尾,也就是规定好的时间范围要执行,第二在自律控制下“偷”来的闲暇,比整日闲暇更加美好。
最后,用TED演讲者Laura Vanderkam在其演讲“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中的话总结:
We don't build the lives we want by saving time, we build the lives we want, and then time saves itself.
我们不是通过节省时间创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创造想要的生活,然后时间就自动节约下来了。
网友评论